大屯土司庄园统治家族及其历史沿革

2022-06-10

据彝文史籍记载,大屯土司庄园的统治家族,其先世系彝族“六祖分支”的穆阿卧的后裔,为恒部。大约在汉桓帝建和、灵帝光和年间(公元147年--178年),恒部始祖穆阿卧(彝族六祖之一)第十九世孙德赫辉(又译德额奋)率部9000余众从云南乌蒙山区渡白水江(今云南省镇雄县境内)进入赤水河上游两岸,征服当地土著民族濮人、僚人、羿人后建立统治部落,依鳛水(蔺水,赤水)而居故称“鳛部”,为鳛部王,此时族姓为“通雍”氏。传至三十世默遮扯勒时,势力发展壮大,自此时起,便以部族首领默遮扯勒的名字作为部落名,史称“扯勒部落”。

微信图片_20220623163227.png

大屯土司庄园全景图(周秋亮摄)

为便于管理,自秦汉开始,中央王朝对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即委任当地部族首领为“土官”管其民治其地。蜀汉置来降都督府,西晋中央王朝曾授以“令长”(属宁州),唐朝置蔺州为羁縻州,唐末及五季(昔人称唐宋之间五代时期的五个短命的政权: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为"五季")时为普宁王,宋太祖时置永宁州,元置永宁路,承袭永宁宣抚使司,此时其部族姓氏为“奢”氏。“黄金”的彝语发“奢”音,扯勒家族将自己的姓氏定为“黄金”,以体现其氏族尊贵。在极盛时期,扯勒部落所辖范围遍及赤水河上游两岸十八“则溪”(即重庆则溪、合江则溪、泸州则溪、江门则溪、纳溪则溪、江安则溪、隆文则溪、海坝则溪、杓佐则溪、赤水则溪、大摆则溪、益朋则溪、阿糥洛则溪、几洛则溪、果布则溪、毛坝则溪)。“则溪”彝语为“仓库”,后来演化为土司或土目的下属基层单位。

微信图片_20220623163248.jpg

大屯土司庄园·大堂(杨昌荣摄)

明万历年间,永宁宣抚使奢效忠去世,妻世统无子,妾世续有子奢崇周,世统为夺权,举兵与世续仇杀,后族人拥戴奢崇明继承统治权。

微信图片_20220623163252.png

大屯土司庄园·天井(徐渠摄)

明朝后期,社会阶级矛盾尖锐,战事频起,至明熹宗初年,后金大兵压境,辽东事紧,朝廷下诏征调永宁土兵援辽,抗击后金。永宁兵至重庆,四川巡抚徐可求扣其粮饷,点核时汰其老弱,激起兵变。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事,陷重庆、围成都,自称大梁王。天启二年(1622年)二月,贵州水西宣慰司安位叔父安邦彦起事,号四裔大长老。苦明已久,周边各势力也群起响应,最终爆发成由四川永宁宣抚使奢崇明和贵州水西安邦彦为首的反明大起义,史称“奢安之乱”。明王朝调兵十万之众,诏命四川巡抚朱燮元、四川总兵杜文焕、贵州巡抚都御史王三善、贵州总兵鲁钦等四方围剿,历时九年,才将此次大规模的地方农民起义镇压下去。战争波及川、黔、滇、桂四省,死伤百余万,奢崇明阵殁,奢寅(奢崇明长子)遭随侍者苗老虎、阿引、李明山等叛变被刺军中。

微信图片_20220623163259.png

大屯土司庄园·㥞雅堂(杨昌荣摄)

平反战争结束,明廷令废永宁宣抚司,设道府治理其地,永宁宣抚使所辖十八则溪之地全部改土归流,奢崇明之子奢寅、奢震、奢辰及其家族成员,除战殁者外,均改名换姓、隐居避世。“奢”与“佘”同音,“佘”与“余”形近,乃改汉姓余,奢辰改名余保寿,奢震改名余化龙,其后裔除余姓外,还有苏、杨、张、李、禄等姓,均属扯勒氏族遗裔。

微信图片_20220623163304.jpg

大屯土司庄园·祠堂

大屯,彝语为“扯勒业阔”,据《通雍余氏宗谱》记载:“大屯是扯勒家族宗社所在地”,“奢安事件”前夕,这里早就有建筑。清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之《平奢安》记载:“川兵入龙场,阵获奢崇明妻安氏及奢崇辉、蔡金贵、李廷、王承恩、张尚极等”。原贵州省民研所所长余宏模先生所著《彝族历史文化论丛》中写道:“据实地考察,在今毕节龙场营区政府附近的半山上,有奢家屋基遗址。民间称为‘宣慰屋基’,地名晏家坪子,现尤可见到屋基基脚系用长方形条石砌成,长约200多公尺,宽数十公尺,残瓦碎砖,俯拾皆是。据群众中言传在屋基之下有隧道可通,两端出口处为麻窝地,现已为泥土封闭难觅”。余宏模先生认为,地方传说的龙场营晏家坪子‘宣慰屋基’,当是平奢安时被毁的奢氏府邸。

微信图片_20220623163309.png

大屯土司庄·园亦(杨昌荣摄)

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奢辰投诚,奉旨安插于卧牛河(七星关区龙场营镇卧牛村),其三子张翔(小字杨三)管大屯。按其血脉宗法继承关系分析,奢辰应该是大屯土司庄园故有建筑的主人。奢辰后裔住此,传至第三世杨翰桢(又名张余亭)时,缺嗣,由水潦奢震后裔继承,一代代改扩建,至清末民国期间庄园第十一世主人余达父时形成今天规模。

微信图片_20220623163313.jpg

大屯土司庄园全景图

解放后,庄园一直用于当地政府办公,曾先后设为大屯小乡公社、大屯公社医院、大屯供销社、龙场营老区中学等办公场所。1981年列为原毕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列为贵州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3月,国务院公布大屯土司庄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1、《通雍余氏宗谱》;

2、余宏模著《黔西北民族调查研究文集》;

3、余宏模著《彝族历史文化论丛》;

4、《大屯土司庄园建制考》。


阅读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