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讨 金沙县文化馆

2017-06-21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保障人民最根本文化利益的前提,努力搞好基层文化的建设,提高文化管理水平,可以更好地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康文明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近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对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探讨如下。
     一、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现状
    在经过近年来基层文化工作者的不断努力,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还有一定差距,文化发展与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是很协调。当前,基层群众文化现状主要表现在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不能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应引起相关部门及工作者的重视,尤其是我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人民的文化生活较为贫乏。一些落后腐朽的文化现象在农村还在留存,以致阻碍了健康的文化活动发展。地方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生命往往比较脆弱,经不起考验,于是一些地方基层文化由于缺乏后续科学的管理支持,在建设初期或之后就迅速被忽略衰落了。
    2、观念滞后。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较为落后的地区,封建思想在人们的内心根深蒂固,一些地方,群众及文化工作者的思想观念都还受到旧思想、旧风气的影响,从而直接影响着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管理。因此,致使文化建设与人民生活、经济发展等社会活动相脱离,人民和社会的认同度较低。从而导致了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脱节的尴尬局面。
    3、群众文化设施建设落后。
    在基层,文化娱乐设施和资源匮乏,公共文化设施普及率较低,广大地区县级以下社区、乡镇、村的设施建设落后,群众进行文化活动、健身运动等的娱乐设施较为缺乏。
    4、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经验不足。
    我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在改革开放以来才得到较为系统的研究重视,所以起步较晚。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缺乏相关的经验借鉴及措施,再加上群众及一些文化工作者缺乏对群众文化的认识,文化建设和监管经验不足,从而影响着我国基层文化的建设发展进程。
    二、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在我国文化体系中的地位显得越加重要,其不但丰富着我国主体文化,在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影响下,其发挥着丰富群众生活、思维及增强人民幸福感的作用。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是关系基层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基础工程,是文化工作者的重点和难点工作之一,也是文化部门及工作者的长期而基本的责任。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有着悠久历史、复杂地域、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在经济较为落后的贫困地方,人民生活水平低下,文化生活也很贫乏。在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及科学发展”重大战略的新时期、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健康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开发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奠基。只有人民群众用科学文化知识武装好自己才能推动社会的健康稳定与发展。基层文化工作者应当把基层群众文化内容与现代主流文化广泛性结合,去粗取精,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激发群众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凝聚力,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让人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是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在相对落后的地区,文化工作者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传播健康积极的基层文化生活知识,引导广大群众追求科学、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生活。
   三、搞好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措施分析
    1、加强对群众文化的认识与领导
    我国的基层文化建设相对较晚,大部分地区群众及文化部门领导及相关工作者对基层文化的认识都还不够,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还不够重视。因此,应多加强宣传和培训教育,使群众对文化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提高文化领导者和工作者的觉悟,立足于政治、经济及社会建设的高度来建设基层文化,把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推进基层文化建设的服务力度。
    2、整合地区群众文化资源
    首先,应整合地方机关团体、企业、学校以及区域内场、馆、站、室等设施和地方人才资源,维持地区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地方实际,定期举行相关的文化活动,推动使之成为当地群众文化的名片。
    其次,充分整合地方文化志愿者的作用,积极动员各阶层的文体骨干、文化名人、退休老干部等组建文化服务志愿者队伍,依托辖区居委会、社会团体、单位、各类文化培训场所等资源,建立良好的群众文化服务基地。之后,利用服务基地结合文化志愿者的形式,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建立良好的基层文化服务体系,从而满足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3、积极探究群众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文化的全球化,我国也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理所当然也离不开信息的推动。地方文化部门应充分整合文化与信息资源的结合,推动文化的信息化,使得文化产业更好更快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与培植民间文化建设,相关部门应加以扶持和奖励,实现基础文化共享的格局,更好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
    4、引导基层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管理
    群众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实践者和受益者,所以,基层文化建设的思路应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只有这样,才能让群众文化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感召力。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在运用丰富多样的载体和生动活泼的形式的同时,应着重体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文化建设,提升群众精神境界。让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时得到娱乐的同时学习科技知识、先进信息和相关技能等。基层文化工作者应从群众的要求出发,注重把思想道德教育、普及科技卫生知识等有机地融入到各种文化活动中,以丰富文化内涵和提高健康格调,从而提高群众思想文化素质。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需要群众的参与才能保障其积极、稳定发展。不断发挥群众的凝聚力与积极性,才能让每一位基层群众都确实的看到自身的作用与力量,为社会做出贡献,绽放基础群众文化的光彩。
    5、创新基层文化建设的制度
各级政府要改变目前大多数乡镇文化服务中心人员单枪匹马、村级群众文化工作无人抓、无人管的局面。强化基层文化机构,做好乡镇文化服务工作,做到基层文化发展建设有机构、有人员、有经费、有活动的标准,使农村文化事业得到长足发展。
    6、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
    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主要是应该遵循“四个重点”进行构建与管理,即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现代文明的素养提升、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文化理念的宣传贯彻。只有依照上述群众文化建设与队伍管理方法,才能建设与管理出内涵丰富、知识水平上档次的基层群众文化队伍。以此,可以促进国家及地区的繁荣与经济增长。
    7、因地制宜搞好新时期基层群众文化设施建设管理
    每个地区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地方历史、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风情。因此,基层文化的建设应当紧密联系当地特点,因地制宜,做好基层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文化设施是群众享受文化生活、进行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文化设施的建设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文化和发展实际,不能偏离和抵触,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建设基层文化服务。例如,在图书配置、体育锻炼设施、乐器配置、文体活动室建设等方面,应立足于当地历史、民俗等传统文化活动设施的基础上予以改进和提高,丰富基层群众的娱乐休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等,使之具有更多的功能特点。文化设施管理上要多管齐下,采取政府投入、社企共建、民办等方式,提高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力度。
    四、结语
    新时期,是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提高群众文化建设与管理,不仅对展示地区形象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进步的基础。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作为地方文化工作者,我们应从国情与地方实际出发,积极探讨建设新时期基础群众文化发展的新路子,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群众文化,让人民群众感受和谐、幸福快乐的小康生活。


参考文献:
[1]王培军.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综合经济,2007,(2):21-23.
[2]路选萍.新时期群众文化队伍建设的思考[J].大众文艺,2011,(15).
[3]张雪绸.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加快西部地区新农村建设[J].新闻知识,2009,(1):35-37.
[4] 林苑霏.关于基层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1,(01).

0评论

推荐

  • QQ空间

  • 新浪微博

  • 人人网

  • 豆瓣

相关评论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