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群化活动的组织与开展 威宁县文化馆时间:2017-06-19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群众文化活动的基本形态呈现了新的走向,人们的文化活动已从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自我表演、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已经成为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主旋律,我们应认清当前形势,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关键词:群众文化活动;措施;组织开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决定中指出: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当下的中国,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居民幸福感,也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而群众文化在我国文化领域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群众文化建设的发展刻不容缓。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以自身为活动主体,以娱乐方式为主要内容,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它是人们用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它的产生、发展贯穿于人类劳动生产全过程,它的存在使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正是因为群众主动参与,群众在活动中才能实现自我教育,获得情操的陶冶和审美享受,并在健康的审美享受中建立和升华高尚的审美趣味,提升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境界。这是群众文化特有的社会地位决定的。它同时符合群众文化的娱乐审美、宣传教育、文化传承、生活实用等一系类功能。 群众文化的生命和重要载体就是活动,经常举办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才能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真正体现社会文化社会化,群众文化群众化。因而举办大型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群众文化深入开展的关键。无论是各级政府、企业、机关和一些民间组织,不管是何种类型的主办方,都会有其明确的动机和目的,没有目的文化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内容是由主办方的意图显示、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群众的认同程度等三个方面决定的。形式的确定,主要来源于动机和目的与内容决定的,新的活动形式的产生是策划者通过长期社会实践,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基础上发展而成的。组织开展好群众文化生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强化辅导,优化服务,推进分散活动展。当前的群众基本文化需要,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个性凸显以替代成为活动主题,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为主,转变为群众依靠自身设施开展活动为主。针对此种状况,群众文化单位要改变原有工作模式,实现角色转变。首先要加强信息工作。要注重调研,及时总结交流群众文化活动经验和研究成果,掌握活动发展动态,适时有效地对分散活动进行科学的指导,引导分散活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其次要加强典型示范。发挥示范作用,实行合理的目标导向,带动分散活动上台阶、上水平。再次要加强培训。要有针对性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向其传授文化活动知识和技能,大力培养各种人才,进一步拓展分散活动层面。四要加强配套服务。依据自身条件,为其提供业务咨询,编写印发活动材料,提供所需的各种器材工具等等。 2.依托阵地活动,替身示范辐射。阵地活动是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的主阵地,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窗口,并对群众文化活动起到较强的示范辐射作用。当前大多数馆站的阵地活动陈旧单一、枯燥乏味,根本没有示范带头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群众文化单位要明晰自身职责,不是要求其追求内部扩张,尽可能接纳更多的活动者,关键是要想方设法提高阵地活动的质量档次,增强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因此,应将熔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档次较高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社会扩散程度的项目纳入日程,并随着项目不断革新、设备不断更新带动活动形式的不断更新。使馆站办阵地活动具有较强的示范性,目标趋势导向性,发展进程先进性,流动形态超前性等特点。要逐步把群众文化活动的最新科技、最新设施、最新内容、最新形式、最新节目、最新动态传送给群众,发挥其领袖力量。 3.以集中活动为载体,提升活动水平。在群众分散活动普遍开展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履职,适时组织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为分散活动提供综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对于新内容和新形式初创而尚未普及流行的前提下,率先举办推广性的集中活动,予以宣传并扩大影响。还要在逐步普及活动的基础上,组织高质量的集中活动予以推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实施文化人才培训工程,树立群众文化工作旗帜 抓好群众文化工作的人才培训,树立群众文化工作的旗帜,有利于提升和促进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水平的提高。第一要设立文化培训基金,对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干部进行强化专业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有一门专长或持文化管理证上岗。第二要分期分批对文化体育指导员队伍进行合唱、操舞、拳剑、策划、指挥等业务培训,使他们能更好地履行指导员职责。第三要对群众文化负责人进行社区文化建设、资源整合、团队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他们管理文化工作和文化团队的能力与水平。第四要通过开办群众文化大讲堂等形式,向社区成员进行声乐、舞蹈、戏曲、体育等文化讲座。第五要通过举办特色品牌文化团队评比、展示、颁牌、交流等活动,树立起群众文化工作的旗帜。第六,要通过重点扶持品牌示范文化团队和向社会介绍他们的实力,扩大群众文化旗帜的影响力。 5.实施文化资源整合。加强群众文化组织与开展是一项社会工程,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在发展繁荣群众文化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进程中,要树立大文化观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探索共建共享群众文化的新路子,推出一批群众文化资源整合的成果。一要充分发挥各协调组织的纽带作用,通过举办活动、召开会议、开展共建等形式,挖掘辖区人才、场地、设施、经费等资源,共驻共建共享群众文化。二要协调有关部门制定单位内部文化体育设施免费或低价向公众开放的奖励及补贴政策,力争社会单位文化设施对百姓开放。三要协调园林、规划、市政等部门在街心公园、闲置空地、河边等边角地带兴建文化休闲设施,以弥补群众文体设施不足的缺陷。 6.实施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文化服务体系。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和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要根据人名群众的各种文化需求,大力开展有创意、有内容、有吸引力的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实践活动。第一要充分利用社区健身广场、街道中心文化广场、市民学校以及单位内部对公众开放的文化体育设施,开展健康有益的科普、卫生、法制、艺术、健身等文化活动,满足人们多元的文化需求。第二要动员群众积极参加平安社区、健康社区、环保社区、科普社区、文明社区、学习型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第三要结合公民道德教育、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等,扎实开展贴近社区、贴近百姓、贴近家庭的文明活动。第四要结合弱势群体文化教育,面向老年人、少年儿童、残疾人,开办老年活动室、少儿科普讲座、残疾人康复指导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文化氛围。第五要结合文化、体育、科普、法制、教育、卫生等进社区活动,满足人们的多种文化需求。 总之,群众文化的组织与开展是一项重大工程,开创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局面,推动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必须要联系实际,立足当前,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在发展中国特色#的伟大实践中进行大胆的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世樑.社会转型期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2007,(06). [2]李幸芷.浅谈群众文化大型活动的策划[j].大众文艺.2010,(02). [3]赵宇昕.文联在基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20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