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县马场镇抬沙小学是一所农村基层小学,把农民画送进课堂,作为一项教育工程来抓,已经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要使这一民间美术传承下去,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希望。
我县的民间绘画始于上世纪50年代,具有鲜明的黔西北民族特色,作品用色鲜艳,构图不拘一格,在上世纪90年代有一大批农民创作队伍,创作出了一批具有时代特色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家和省地画展,并多次获奖,部分作品还被国家美术馆收藏。1988年大方与陕西户县、上海金山一起被文化部命名为第一批“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2007年又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大量的农民离乡进城务工,出现了农民画创作队伍减少,青年作者没有人培养,作品数量减少,内容跟不上社会的需求,这一现象引起了相关部门的和县委政府的重视。并达成要巩固大方县“中国现代民间艺术之乡”的共识。县财政以每年10万元的经费来扶持农民画。准备扩大农民画创作队伍和储备农民画创作的后备力量。让农民画这一艺术之花得以传承并发扬光大,真正做到后继有人。
一年一次的培训,学员们都得到了相应的稿酬,可是文化馆经过几年的培训总结,每年召集一次农民画作者到县城来集中培训。这10万元的经费把作者的食宿除了以后,他们得到的稿酬还不够满意。况且培训周期短,培训人数有限,且成本较高,属于应急之短期行为,这样做下去,还是解决不了扩大农民画创作队伍和储备农民画创作的后备力量的根本问题。于是县文化馆提出,要扩大农民画创作队伍和储备农民画创作的后备力量,真正做到后继有人。首先要评选农民画传承人;其次要从娃娃抓起,从农村基层小学抓起。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认可之后,文化馆便立即行动,开始选点工作。经过几番考察、筛选,马场镇抬沙小学是一所农村基层小学,恰好学校教师周秦是县农民画培训班的骨干,又是大方县农民画传承人。于是马场镇抬沙小学就进入了视角。为了响应这一号召,学校为了深化教育改革、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素质教育在学校是势在必行之举。抬沙小学就主动和县文化馆联系,结合学校实际,利用课余时间举办少儿农民画特长班。
特长班一开始就受到全体学生的欢迎,自愿参加学习的学生就达二百多人,接着许多教师和家长感到不理解,他们认为,农民画进校园,会导致学生的注意力发生偏移,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些教师还说:“实施素质教育谈何容易,不说抬沙小学,就是县城的学校,各大城市的学校,都是以语文数学为主。这个什么农民画特长班,如果一直开下去,我们的教学成绩如何提高,再说上级也不对农民画进行测评,何必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多数教师还直接不准学生参与学画。学校领导看到了这一情况,坚决力排众议,大胆尝试、多次组织教师和家长,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家长会,于他们不断的交流、谈心,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年的培训后,得出证实。过去,教师启发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和实践,他们简直无从下手去做。经过参加农民画培训和学习,有些学生能从头到尾完成一幅农民画的创作。拥有了完成一件事的能力之后,学生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会独立地思考、认真地学习,并且学得越来越好。这时教师和家长们才意识到:教育是无比博大的情怀,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农民画进校园,不但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而且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下他们放心了,还主动动员学生参与进来,形成强大的活力,让农民画进校园发出勃勃生机,受到了县委宣传部、教育局、文广局的好评。
2009年6月11日,大方第一个现代民间绘画教学示范点在抬沙小学隆重挂牌开学,大方县委宣传部、大方县教育局有关负责人及毕节地区群众艺术馆、大方县文化馆、毕节地区美术家协会的部分画家应邀出席了挂牌仪式。挂牌以后,全校学生600余人,有400多人参加了农民画特长班的培训。从而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学画的学生过多;经费出现了紧张,二是学生多而教师不够;三是学生作品多而无展示的机会。学校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以后迅速作出决定。
首先,保障经费投入、纳入预算,根据每学期学生参加农民画特长班的人数作出规定,学生参与率达20%-40%,确保按生均经费的5%用于农民画进校园工程。学生参与率达50%-80%,确保按生均经费的10%投入,以此类推。
其次,制定方案、纳入考核、引入奖励机制,为了落实农民画进校园,抬沙小学制定了《农民画工作的实施方案和考核意见》、教学成绩和成果纳入教师绩效工资和评先选优的考核范畴,激励多数教师参与到这项工程当中来。
再次,多渠道创造学生才艺展示的机会,合理利用课余时间,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学校通过各种节日活动,组织学生的作品展览,在展览中评出学生的好作品在学校保存并给予奖励;同时通过学校请专家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找出其中的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使之水平得以提高,激发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学校积极与相关部门联系,让学生的作品能走出去。每天利用中午和下午放学后进行培训指导。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在文化馆的指导下,在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使抬沙小学农民画进课堂变成现实,成绩斐然。教师的作品多次参加了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农业部、浙江省文化厅、贵州省文化厅等多个地方举办的全国农民画展。2011年3月23日,毕节地区教育局、毕节地区群众艺术馆现代民间绘画少儿教学点在抬沙小学正式挂牌。2011年5月6日,贵州省教育厅厅长霍健康等一行来我校调研农民画进校园时,给予充分肯定;2011年6月15日,贵州省组织部和贵州省教育厅组织全省的教育局到抬沙小学参观农民画进校园的建设工程时,对学生的作品和学生现场作画给予高度的赞赏。2012年4月18日贵州省现代民间绘画理论研修班的领导及全体专家参观抬沙小学农民画进校园时,对学生作品大加赞赏、还说抬沙小学的学生作品,可以代表贵州小孩的最高水平,贵州省文化馆以500元每幅的报酬永久性收藏学生的两幅作品;2012年7月10日,接中国教育部通知、教育部要对马场镇的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进行表彰。
迄今为止,抬沙小学有6名教师参与农民画进校园的培训与创作活动。自办班以来,学校已有大约900名学生接受过农民画培训,许多农户家庭挂上了农民画。
从上述看来,农民画的传承和发展,从娃娃抓起,从农村基层小学抓起是切实可行的,与教育发展是不谋而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