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业务研究 >>理论成果 >> 运用导学案进行唱歌教学的体会
详细内容

运用导学案进行唱歌教学的体会

时间:2017-06-21     作者:王浪【原创】   阅读

摘 要: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我国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这一战略选择的关键基础,为此,新《音乐课程标准》把实行创造力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我们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音乐教师怎样在自己的课堂教学活动中达到这一基本要求,引导学生在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成长为发展社会的人才。笔者在自己的音乐课堂活动中,运用“导学案”这一教学模式进行尝试,有了一点粗浅体会。

    在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影响下,当前音乐教学活动正处于一组矛盾的结合体间,老旧的、落后的教学模式还固定在相当部分教师的脑海里;新教学模式正处在酝酿、探索、完善的过程中。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活动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甚至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的现象。走马观花,穿着新鞋走老路,未能在老旧的、落后的教学模式的影子中摆脱出来。
    《学会生存》一书中有这样一句格言:“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正源于这样的觉醒,我们的课改充满着魅力,绽放出活力,“自觉议论引导”、“导学案”、“学程导航”等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导学案”作为新课改的重要成果,与传统形式化的课改教学模式相比较,它是能实实在在的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方法。所谓“导学案”,简单地说:“导”就是指导、引导;“学”即是学生、学习;“案”则指方案、设计。所以“课改”先“改课”,这就是说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能力问题化、知识问题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
    笔者从事初中音乐教学多年,经历了课改前后以及不断完善的课改进程,教材越改越好,对音乐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很不乐观,由于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音乐学科的不重视,导致小学、中学、高中的音乐知识链脱节,学生音乐素养差,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很难上好一堂音乐课。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曾经对新课改下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深刻的思考,积极参加区、市开展的音乐优质课评比以及观摩交流活动,也认真分析过国家级课例及各大名校课例。虽然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尝试和探索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效果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积极性还不够高,与“教为了不教”的教学基本思想相去甚远。而新课程标准下的“导学案“,要求结合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经验、学习风格和心理特征等实际,为自主学习,知识建构和研究探讨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尝试“以导促学”的方法进行教学后,课堂上一改以前的状态,不再看到“默默无闻”、“哈欠连天”、“昏昏欲睡”的学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导学案”使新课程理念下走马观花的音乐课堂变成了实效精神家园。
    现以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必唱歌曲《小鸟,小鸟》为例,将其导学案展示如下:

课 题

歌曲:《小鸟,小鸟》

 

 

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分析歌曲的结构。

2.用轻快的歌声来表现欢快、愉悦的情感。

3.掌握68拍跳跃轻盈的律动感,并能跟随老师的指挥手势有表情地演唱。

4.尝试用肢体语言表现音乐。

三维目标

综合达成

重点难点

有机融合

 

 

 

 

 

 

 

 

 

 

 

导学

过程

 

    

 

 

 

 

 

 

 

 

 

 

 

 

 

 

 

 

 

 

 

 

 

 

 

 

一、赏 相信自己,一定行!)10分钟  <2>

这首歌曲是电影《苗苗》的主题曲,歌曲通过优美轻快的旋律,描写了自由自在 的小鸟在蓝天下展翅飞翔的情景。

·这首歌曲是( )拍的音乐?<聆听音乐,划拍感受>

·全曲分为几段?

·每段情绪是否一样?

·哪些旋律要素起主要作用?

·哪几个小节乐句的节奏感像小鸟在扇动翅膀?

 

二、 (继续努力!)20分钟  <3>

聆听音乐,可小声跟唱第一段歌曲(把不会的乐句记下来小组探讨)

要求:·学会第一段后试着自己演唱第二段。

·演唱要求:准确、完整、声音轻快。

  解疑:同学们依靠本组的力量解决问题,如果本组讨论之后还是完成不了的,再由老师引导解决。

     ·教师指挥演唱或同时跟伴奏演唱,演唱时注意坐姿或站姿。

 

三、 (我最棒!)10分钟  <3>

  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自由创编,用舞蹈来表现小鸟不同的形象:小鸟在天空翱翔、旋转或者小鸟在枝叶间蹦蹦跳跳

·掌握68拍跳跃轻盈的律动感。

(为了提高创编质量,请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学习简单的舞步和手部动作。通过学生对不同动作组合的编排,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音乐不同的律动感。通过小组合作,展示集体协作及表现的能力。)

 

四、 (我真快乐!) 5分钟   <2>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

·应该在哪些方面更加完善自己?

五、 拓展提升  

·学生自评

·生生互评

·教师点评

学习活动说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学习环节学得又快又好的加分(总分10)激励性评价贯穿整个课堂,即:过程评价到终结评价,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乐趣和无穷的动力,并由此焕发出自信和热情,从而推动学生不断向前。

 

激趣诱导

 

 

 

 

 

 

以导促学

 

 

 

 

 

 

 

 

 

鼓励创造

 

 

 

 

 

 

 

 

 

 

 

 

 

 

 

 

 

 

 

 自我完善

 

 

 

 

综合评价 

    本课导学案设计力求导入求新,运用处理教材求新并注重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取得较好教学效果,但仍存在许多不足。而我们则要在教学各环节中把握分寸,教师引导应恰当及时,否则都会导致教学失败。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从而扬得避失,这也是一个教育教学经验积累的过程,经过反思,积累经验,经验再加反思,教师就在这种循环往复的反思中不断成长。一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只有时刻树立新的意识、不断地反思积累,发扬教学成功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超越,才能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节课。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对学生的音乐基本素质缺少调查,对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差异性考查甚少,所以在备课时设计的问题较为笼统,不够具体和明确,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课堂上一人讲,大家听,齐步走随大流,那些不爱动脑筋的学生对老师提的问题一晃过去,记不清楚,而幻灯片的展示往往也变成过眼云烟。
    而从歌曲《小鸟,小鸟》的导学案流程上可看出,运用导学案模式进行教学后,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就有“案”可依了,他们对于本节课的目标和内容一目了然了,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同时导学案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前提。导学案中还体现出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着自己的创作和表演,从中体会音乐的美,理解音乐,爱上音乐。所以导学案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诚然,唱歌教学方法是丰富多采、多种多样,各具一格的,“导学案”也不是唯一济世良药,不应一叶障目。在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创造中,会有各种好“案”不断呈现。仅就导学案而言,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生,“案”的内容也是不一样的。我国很早就有学者强调: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不论采用什么方法,只要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之上,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扮演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服务者、引导者、组织者和亲密朋友的角色,学生能积极思考和活动,离我们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也就越来越近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音乐课程标准》[M]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2]肖川/主编《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 . 湖北教育出版社,2011年版.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