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环境
新发布衣族自治乡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乡,位于威宁县东南角,距县城80公里,地处云贵两省、三县(水城、宣威、威宁)结合部,全乡现有人口36500多人,辖31个行政村,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境里居住着布衣、彝、蒙古、汉等多民族。
境内群山蜿蜒,峡谷雄险,最高海拔2600多米,最低海拔1080米,从河谷地貌到半凉山、凉山、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旅游资源丰富。布衣族主要集居于中心、民族、松花、花园、宝塔、乐居和龙滩村,村中均有布衣族宗祠。
今布衣族来源于古代百越人中骆越人的一支,在湘西和贵州南部的称“骆越”。骆越人向北扩展,顺南盘江、北盘江而上,由六盘水而继续北上进入威宁东南部及周边地区。据新发布衣族乡李、罗、卢、王姓氏族谱记载,威宁布衣族大多来自六枝、水城、云南宣威。
花园村布衣族及周边十二个布衣村寨为中心的布衣族均是清代咸丰年间,由云南宣威的古叉河流域迁入。在这些布衣族为主体的村寨中,80%以上的人口均为布衣族。生活在拖海河峡谷中的花园村布衣族,除了沿袭了布衣族一般性的民俗的生活方式外,由于久居峡谷或是其它原因,使得这支布衣群体民族在服饰上特异于其它地区,除了尚青尚白外,在重大民俗节日穿着的盛装上,强烈地表达着尚红的审美倾向。
在盛装的勒子、衣襟边饰 、布鞋、围腰及背婴儿的背扇面饰上,均有精工细作的刺绣挑花用作装饰,其挑花工艺特点突出,图案造型风格独特。
新发布衣族服饰的主要特点:生活装同周边六盘水布衣族款式一样,男女服装均以黑、蓝、白以为构成主体。男子身穿布纽大襟长衣或对襟短衣,下着大腰大裤脚,头包黑、白、蓝色帕子,脚穿细耳绣花布鞋或草鞋。年青男女穿对襟外衣,外套长 达 达;妇女穿单层大襟短衣或双层白布褂,下着黑、粉蓝色裙子,前系白围腰或蓝腰带,脚穿细耳绣花鞋和绣花胶底鞋。妇女头饰有未婚和已婚的差别,未婚姑娘在盛装头上包红色勒条,为挑花工艺纹饰。胸前系挑花、刺绣综合工艺围腰、腰带,披红色调绣花边饰短对襟。婚后改成黑、白交错的帕子。
二、相关民俗
婚姻,同宗同姓不开亲,以乱亲不乱族为原则。一般婚姻过程:“提亲”,男青年看上女青年后,男方家请媒人提一壶酒到女方家说亲,试探态度,叫“讨吃”。女方家提酒,意味着亲事可议。媒人第二次去女方家时,若顺利就请吃“定根酒”,后双方即成亲家。婚期定后,男家准备接亲礼物和财礼,女方家备嫁妆,到结婚时双方均办酒席招待远近宾客。
语言文字、艺术,用布衣语说唱的酒礼歌、古歌、情歌、儿歌等;民间音乐曲调有大调和小调,民间乐器有月琴、唢呐、口弦、二胡、铜鼓。铜鼓只在腊月三十夜至正月十五间敲击,以预测来年的财运、祸福。
三、工艺传承
新发布衣族盛装尚红的习俗源头已无从可考。据绣花能人王少珍介绍,服装式样和绣花式样是从老人一代代的言传手教传下来的,纹样的来历和意义少有人能知,从现今流行使用的图案来看,大部分都能从生产生活环境中找到其来源,只有小部分已高度提炼演化不能辩识其来源,典型的形象如被当地人称之为“一朵云”的图形,虽被广泛用于很多部位的装饰,具有独特的造型特点,却已不知它的来源及文化寓义。
新发布衣族少女头饰使用的“勒条”饰,是最为独特及最有民俗含意的装饰,勒条采用红色棉布或灯芯绒制作,勒条每付头饰均由若干勒条组成,勒条的数目表示着少女的年龄。少女从能学会挑花开始,在母亲的指导下自己制作勒条,始学时少女的年龄即为勒子制作的初始数,以后每年增加一根勒条,直至结婚。勒条的中下段装饰一字挑工艺挑花图案,根根不同,勒条上的挑花工艺也直接展示着少女才艺的水平。
随着现代商品的流通,新发布衣族的服饰材料基本已采用市场流通布料,花线,手工织造的土布已不见踪迹。
每年端午节的“赛歌会”上,少女盛装是特别显目的服饰,成群的少女打扮自己的同时,展示着自己的才艺,相互比赛,促进竞争,从而推动这一传统的技艺不断影响社会,代代相传。
四、制作
新发布衣族服饰挑花工艺历史上用自织的土布作基布,随着机织布的使用和传统织布消失,现在均使用机织布,大多情况下择用黑色,也有用白色和其它色的。配色特点,最为常用的主调色彩是:大红、朱红、桃红、黄,少量用以配色对比的色彩是:天兰、中绿、白,用线为机制彩色丝线。
挑制过程大致是先从中心图案大的线条框架起始挑,待完成后再于框架内填充块面性的图案。如挑制背扇,则先完成中部图案后再挑四边图案。
针法较为简单,“十”字形针法和“一”字形针法,后者多用于边饰图案。
五、纹饰特点
新发布衣族挑花、刺绣,图案从横向比较的角度看,很多基本图案元素同威宁境内的回族、汉族挑花有相似、相同特征,但未见人物形象图案,但在造型风格上与其他民族的挑花有很大距离。饱满、尚红是其主要风格。
动物类图案:蝴蝶纹。
植物类图案:牡丹、荷包花、卷草。
几何类:方块、十字、万字、回形、折返线、直线。
“一朵云”、旋涡状纹,主见于刺绣纹饰。
在上列各类图案中,多寓意吉祥、繁荣。并无图腾崇拜相关图案,“一朵云”特殊图案内涵不祥。
六、结语
新发布衣族自治乡由于地处边远,交通闭塞,虽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承,但由于近年来,青年一代大多外出打工,没有时间也无环境学习传统工艺服饰制作,在本地传统工艺服饰又不能转化为旅游商品,故青年女性会做的人数日益减少。得益于当地浓厚的民俗、婚俗,使得这一古老的工艺品仍顽强地传承着,各村各寨也还分布着一定数量的挑花、绣花能手。
新发乡政府近年来也高度认识到了传承这一古老传统工艺,传承古老布衣文化在乡镇发展事业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开始组织相关的重要民俗活动,并于2004年秋同其它各县布衣族乡在民委的领导下,共成成立了地区布衣学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保护继承,宏扬布衣族文化的工作。威宁布衣族少女盛装服饰和挑花工艺以其独特的尚红配色和饱满构图而独树于布衣族服饰之林,特别是大面积的背扇面挑花,更是精致地、典型地体现了布衣族文明的精神和唯美追求,实为至今保存下来的布衣服饰工艺中唯一独特品种。
附表:附表:贵州民间美术普查表(表一)
贵州民间美术普查表(表三)
贵州民间美术普查表(表四)
贵州民间美术普查表(表五)
参考资料《威宁县志》
吴良勇
2005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