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动态 >>新闻动态 >> 8月24日晚,毕节彝族舞蹈《铃铛舞》将登上央视
详细内容

8月24日晚,毕节彝族舞蹈《铃铛舞》将登上央视

时间:2019-08-21     【转载】

  好消息!

  好消息!!

  好消息!!!

  毕节彝族舞蹈

  《铃铛舞》

  登上央视舞台了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音乐的繁荣和发展,经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器乐电视大赛”于2019年正式启动,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戏曲和音乐频道主办。

  今年7月

  《铃铛舞》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特邀

  参与此次节目录制

  8月24日星期六晚19:30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音乐频道播出

  届时

  请准备好你的小板凳

  一起看看这群帅小伙儿演绎的《铃铛舞》吧

  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俗称跳脚,彝语称“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中演绎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

  此舞在毕节保留着完整的形态。原始的彝族铃铛舞仅限男性演跳,采用载歌载舞的形式进行表演,舞者先歌后舞,歌舞相间,舞蹈无音乐伴奏,靠鼓点及舞者摇响手中的铜铃声来统一动作,通过祭祀活动,跳“恳合呗”,唱祭祀礼仪之歌,以尽子孙之孝,祭奠逝者,安慰生者。

  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劳动生产皆有歌舞的习俗,铃铛舞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2008年6月7日,彝族铃铛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由于观念更新,演出场景不受限制,在重大节日、喜庆、农闲时都可以演跳。经过艺术化处理的铃铛舞,风格朴实,表现了彝族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族秉性。

  彝族舞蹈《铃铛舞》简意

  第一段

  通过鼓声传令,演员听到鼓声上台列队,唱祭祀礼仪之歌先歌后舞,解下已故英雄战马马铃,摇起马铃祭奠亡灵。

  (骑马步)由于贵州地处高原山地,地势西高东低,因此骑马的动作姿态和平原草原相比有很大区别。(马步开山)此动作强劲有力,彰显彝家男儿个性,马步开山披荆斩棘,骑上马你就是英雄,马步打开万难排。

  第二段

  (传统拳术)彝族自古注重拳术,彝族拳术实战和娱乐相兼。(摔跤)摔跤是彝族最喜欢的传统体育竞技活动之一,彝家有句话“请客没有酒不行,好朋友不摔跤不行”。

  第三段

  (劳作生产)彝族被称为火的民族,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使得彝族舞蹈风格具有粗旷、刚毅的民族豪放的特征。

  火塑造了彝族人民热情、强悍的民族特性,独特的劳作方式使劳作的人们形成豁达开朗的性格。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