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资讯动态 >>新闻动态 >> 了解一下!毕节这儿有家芦笙文化传习馆
详细内容

了解一下!毕节这儿有家芦笙文化传习馆

时间:2019-05-22     【转载】

安竹木部件,装簧片,调音,定音……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工序,马进国手中这支芦笙终于制作成型。像把玩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他小心翼翼将其挂到身旁的木架子上之后,又开始了下一件芦笙的制作。

这是5月16日,毕节日报全媒体记者在纳雍县左鸠戛乡黔西北蒙知佑芦笙文化传习馆内看到的芦笙制作情景。马进国是这家芦笙文化传习馆的负责人,也是这里最资深的芦笙制作技师。他是纳雍县龙场镇人,芦笙制作是其祖传技艺。

2016年,为传承芦笙制作工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马进国受当地文化部门邀请,来到左鸠戛乡担任芦笙文化传习员,负责向当地苗族同胞传授芦笙制作工艺。3年多来,芦笙文化传习馆已成为当地群众了解芦笙文化的特定场所,掀起了传承芦笙文化的热潮。

与此同时,马进国还将芦笙发展成了文化产业,带领当地十余名群众依托芦笙制作和销售脱贫致富,他们制作的芦笙远销六盘水、贵阳等地,每月创收数万元。

马进国说,芦笙是一种古老的民族乐器,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最重要的吹奏乐器,能够将这门民族技艺传授给更多人,意义非凡。

据马进国介绍,苗族芦笙制作技艺工序繁杂,要经过选料、烤料、打制簧片、制作竹木部件、装簧片、调音等十几道工序,即便是制作熟手,也要耗时数天才能制作出一件苗族芦笙。在马进国的引领下,目前,芦笙文化传习馆里已有4名苗族青年熟练掌握了芦笙制作和吹奏技艺,这让他尤为欣慰。“我希望更多人能够加入学习队伍,让这项优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马进国说。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