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业务研究 >>理论成果 >> 推广普及“乌蒙欢歌” 打造毕节文化地标
详细内容

推广普及“乌蒙欢歌” 打造毕节文化地标

时间:2017-06-20     作者:彭洪【原创】   阅读

———浅议群体性广场舞“乌蒙欢歌”的功能与作用

前  言

   “乌蒙欢歌”是毕节市所属八个县市七个民族民间的主体群体性广场舞蹈,它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地改市前,毕节地区文化局在收集整理出版《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贵州毕节卷》的基础上,聘请省内著名舞蹈专家、教授,会同毕节地区文化局及所属八个县市的音乐舞蹈创作人员,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将八个县市七个主体民族的舞蹈动作与音乐精编成“乌蒙欢歌”群体性广场舞蹈,它分为乌蒙民舞和乌蒙彝舞。乌蒙民舞主要为汉、苗、彝、仡佬、布依、白、回等七个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它包含和保留了七个主体民族原始的音乐旋律与传统的舞蹈技艺,集群体性、群众性广场音乐舞蹈于一体,是毕节市所属八个县市值得在城乡广泛推广和普及的民族文化艺术,为乌蒙山区各民族同胞喜闻乐见、易学易记、踊跃参与、不拘形式的群体文化艺术活动形式。它的推广普及应用,无疑对弘扬、传承和保护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艺术遗产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尤其对于防止民族民间优秀文化艺术遗产濒临失传的危险存在有着更加独特的现实意义。
    笔者试就群体性“乌蒙欢歌”舞蹈的功能、作用、推广与普及作粗陋浅议。
一、“乌蒙欢歌”舞蹈的表现形式
    作为精编群体性广场舞蹈的“乌蒙欢歌”,其舞蹈中七个民族舞蹈的表演动作难度、幅度不大,易学易跳,是群众群体自娱自乐、或是接待外宾时共同互动欢庆的最佳表现形式。若能在晚间辅以篝火,围火欢庆,载歌载舞,愈加引人入胜。其参与人数少可数人数十,多则成百上千。其表演场地可依人数多少而定,小到农村院落、学校操场,大到城镇文化广场、荒岭旷野。参与对象男女老幼不限,人数越多越好,人数多则更显气势恢宏,人数越多则气势蔚为壮观。
   “乌蒙欢歌”舞蹈成型出台后,毕节地区各县曾举办过大赛活动,首先令各县文化馆舞蹈专业干部赴毕节学习培训,然后各县自行组织举办预赛,选拔获奖队伍赴毕节参加全区决赛。此后曾盛行一时,各县相继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来渐因组织不力而逐渐衰落,几乎销声匿迹。反观日益兴盛、有空地即有表演、几乎无处不在、无孔不入、颇受诟病的广场舞,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和遗憾。
二、“乌蒙欢歌”舞蹈的群体娱乐性和健身功能性
    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艺术,深深扎根于民族民间,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最珍贵的文化艺术遗产。乌蒙山区民族民间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在艰辛的劳作之余,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集娱乐与健身功能于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而昔时仅有在民间节庆时方可参与及欣赏。而精编的七个乌蒙山区的民族民间舞蹈中,为毕节市所属八个县市主体民族舞蹈与音乐的精华。其七个舞蹈段落中,各民族的音乐元素及舞蹈技艺,均源自千百年来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宝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和欣赏性。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舞蹈,在他民族看来,不属于自己。在本民族看来,特别优雅动听,特别喜欢欣赏,它的天籁之音和粗旷矫健的舞姿,抒发了人们深藏于心中的许多烦恼与苦闷而不为他民族所接受,这就是之所以各民族在有史以来为什么会产生多民族区别的现象根源。民族民间舞蹈,除祭祀性的高难技巧和巫术特技外,“乌蒙欢歌”舞蹈均为一般性的肢体活动并加入各民族民间音乐节奏节拍的和谐统一,既能欣赏民间音乐的美感,又能参与有益身心健康,通过身心加肢体活动,达到既娱乐又健身的功能目的,令人赏心悦目。
    因此,《乌蒙欢歌》群体性舞蹈具有其广泛的群体广场性,尤其适用于各种场合下群众性群体的娱乐与健身功能。无论是城镇广场亦或学校操场甚至乡村农户院落,视其参与人数多少和现有场合,均可通过有关部门组织引导推广普及,亦可达至预期的目的。且在参与过程中,各民族间可一改从不相往来的历史习俗,逐步到互相了解、熟知彼此民族的音乐舞蹈魅力,并相互参与吸纳融合,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以致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团结的多民族大家庭,无疑有着至为深远的意义。
三、“乌蒙欢歌”群体性广场舞蹈的推广普及与组织引导
    首先,“乌蒙欢歌”群体性广场舞蹈的组织引导,要紧紧依靠各级党政部门的有序组织和文化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党政机关应在法规和政策许可的情况下加强组织引导,给予支持和鼓励,形成政策性的许可规定,号召群众积极踊跃参与。而文化行政部门和业务部门应积极加强业务培训和固定场地、人员的选择,定期不定期适时举办各类大中小型的培训,或深入基层加强指导,分门别类加强对城乡群体的指导。同时,视情况而定,举办区域性赛事活动,对效果较佳乡村或街道,给予嘉奖鼓励。具体来讲,文化行政和业务部门应在国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的活动中,在配套国家捐赠的广播电视和健身器材的同时,同步三位一体地开展活动。与此同时,将娱乐健身活动纳入党政和文化行政部门议事日程,讲求效果,并适时开展检查或抽查活动,以此巩固成果。要切实改变过去在国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中出现的只有少数人获益的现象,改变少数人得实惠而多数群众、老百姓没有享受实惠的现象。只有这样,让群体性、群众性的广场舞蹈”乌蒙欢歌“之花在乌蒙山区开花结果,使千万乌蒙山区各族群众人人享受到这一成果,共建和谐社会、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号召才不至成为一句空话。
四、“乌蒙欢歌”群众性广场舞蹈与目前普遍盛行的广场舞蹈的差异性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人们在充分享受富足生活之余,却迫切地在文化艺术方面存在着许多迷茫,迫切地渴望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以弥补精神生活的不足。且不说农村,单就城镇而言,每个县均存在着大小不同、层次殊异的自发性广场舞蹈团体,其成员多为以离退休人员和物质生活已相对富足的市民为主体的群体。他们只知道用现时流行的现代舞曲、亦或流行较广、喜闻乐见的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舞曲,亦或邻近省份相对较为流行的时尚音乐、舞蹈来进行娱乐,但却对本地区域内地方民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文化艺术视而不见,完全忽视了身边难得的文化遗产魅力,反而舍近求远一味地用外来文化消遣自己。固然,这同样也有娱乐健身功效,但由于忽略了自己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内涵精髓,对自身传统文化艺术越发生疏,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自己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濒临失传,这是较为危险的信号。当然,并不是说不允许接收外来的文化,而是既要了解熟悉外来文化,也要特别了解熟悉自己的地域、民族文化。否则,自己本土的地域、民族文化将随着外来文化的侵蚀而逐渐消亡,这将为各方所不能接受。所要做的,必须是外来文化和自己的民族文化比翼齐飞,齐头并进,实现双赢,这才是根本办法。
结论
   “乌蒙欢歌”舞蹈的群体性、群众性、娱乐性、观赏性等特性都很强,应不失时机地抓紧机遇,利用目前市民热衷于用广场舞健身娱乐的无限热情,凭借国家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全民健身”工程的契机,切实抓好组织引导,加强党政机关及村委社区的引导作用,由文化部门全力积极推广,通过举办全民性的“乌蒙欢歌”广场舞蹈短期培训班,组织县内各乡镇特别是县文化服务中心人员赴农村、街道组织农闲村民和街道市民积极参与活动并现场指导培训,适时举办县、市级的大型赛事活动,以此抢占广场舞阵地,弘扬地方民族文化,打造别具一格的具有区域性、群众性、民族性、典型性的广场舞文化地标,这无论是对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还是提升城市品味,甚至丰富旅游内涵、增强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无疑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