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艺术可以分为同声合唱类、混声合唱类和无伴奏合唱多种类型,合唱的音色包括女高音、女中音、男高音、男低音、童声以及他们之间搭配产生出来的复合音色,在表演形式上也可划分为交响乐音乐会、合唱音乐会、歌剧、文艺晚会中的合唱以及合唱比赛等多种形式。
合唱艺术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综合艺术,一方面是声乐艺术和声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二者又引申出情感、风格等艺术要素。情感是音乐作品的生命与灵魂;风格是音乐作品的支撑点,“艺术家的创作在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涵盖了音乐作品本身的风格,又拓展了演 唱者本身的艺术风格”。合唱是演唱者本身在表情、声音、服装、化妆等的多元综合艺术。
合唱是声乐演唱、乐队伴奏(无伴奏)、指挥、观众欣赏四位一体的大综合艺术。合唱艺术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或采用什么样的音乐模式,对各种合唱表现形式的探索、都应遵循从音乐内容的本身出发。且不能让其它非音乐原素的表演成分取代了合唱。只有围绕在合唱艺术中进行歌唱,才能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一、发展群众合唱团是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组建一支群众合唱团,首先要选好合唱队员,一般以60 至80人较为合适。男女比例2:3(即男2人,女3人)。因男声部声音气势磅礴、坚毅有力较为洪亮,女声部声音优雅婉转较为清脆细腻。以50人合唱团为例,男声20人;女声30人为佳。组建群众合唱团,首先要选好领导班子,一般按一正二副(即团长一名;副团长二名),团长抓全盘工作;副团长一名分管业务;一名分管后勤。团部下设四个分部(男中、男低;女高、女低)长,负责管理各分部的工作,合唱团下设办公室、由专人管理经费开支和物资。合唱团的团员们均来自社会各界,对声音表现力和表现形式的理解參差不齐,彼此间又不认识,又缺乏沟通,之所相互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沟通与交流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团员之间彼此通过交流才能增进互信,从而达成共识、形成合力。一个合唱团内团员们彼此之间的沟通,以及指挥同合唱团员们的沟通,都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沟通交流而建立起来的牢固合作精神,才能使合唱团团员诠释合唱作品内涵,创造出和谐与统一的声音。
要想使合唱团成为当地的品牌合唱团队,首先要克服重重困难,在合唱培训的工作中,抓好基础训练是合唱团业务培训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开始业务训练的主要内容,一是先恢复和学习有关的基本乐理知识,二是进行简单的视唱练耳练习。一段时间训练后,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初步的发声训练,目的是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正确规范的发声方法。最后,再进行一些简单的二声部的训练,使他们能初步掌握多声部的发音,培养他们的多声部层次,最终达成良好的多声部效果。
群众合唱艺术反映了我国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趋势。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在群众文化建设过程中具有其他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对参与者而言,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而且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美好的艺术熏陶,既愉悦了精神、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自己的艺术修养。群众合唱艺术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的文化素养,还培养了合唱参与者协调统一、顾全大局的品质。这种团结合作精神,正是群众文化建设的宝贵财富。因此,群众合唱艺术的发展既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又是促进群众文化建设的需要。群众渴望表达自己、展示自己,在合唱艺术训练中,他们的参与和热情被点燃,群众合唱这种形式已成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有品位的高雅的业余文化生活,他们在职业不同、年龄段不同,自发组织起来的业余合唱团,反映了我国新时期群众文化由较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趋势。目前,全国各地都把大力发展群众性合唱当做建设城乡群众文化的一项重要工程。群众合唱艺术的普及对广大群众保持身心健康、提高音乐修养、增强团队精神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群众合唱团是新时期群众文化建设繁荣的新标志。
如今全国城乡人民群众参与合唱的热情非常高涨,他们正以合唱这一艺术形式,歌唱祖国,歌唱人民,歌唱家乡。抒发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与渴望,这种积极奋发向上的歌声带给人们的快乐,它直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展示出了现代都市和新农村的精神风貌。不少群众合唱团的热心与执著,已经让群众合唱这种简单而寻常的文化活动,遍布城乡,成为提升生活情趣、调整心态的重要的精神追求。新型文化生活的娱乐休闲重要方式,是群众业余合唱的特点。
在群众合唱团组建之后的一段长时间内,特别要注意培养团员之间团结合作的精神与友爱作风,必须要让每一位合唱团员都深刻认识到,群众合唱团是一支艺术群体。合唱本身就是创造和谐艺术,因此每个团员必须相互包容与信任,才能凝聚人心。要经过长期艰苦的训练,最终才能歌唱出和谐动人的天籁之声。实际上合唱团的成长与发展过程也是同样的道理,即创建一个合唱团并不太难,要确保群众合唱团的长期正常运行,的确是一件艰难的事。怎样才能解决好合唱和谐的难题,只有通过长期的探讨与 实践,才能解决有关难题。笔者认为组织群众合唱团,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把合唱团办成对音乐求知的课堂。团领导班子和指挥一定要事先制定好周密的教学计划和培训方案,许多合唱团员通过在合唱团的长期培训,让他们领会到;一个群众业余合唱团,就像是一座音乐学校,合唱团员们在指导老师和指挥的辅导下,通过一段时间的艺术实践,团员们会学到丰富的音乐理论方面的知识,使自己的演唱技能和艺术素养得到不断提高。
2、一些合唱团在教学和训练上,既无计划又毫无新意,几首简单歌曲,反复唱了好几年,半年时间下来才完成了一、两首作品,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团员们感到枯燥和乏味,从而歌唱兴趣大减,有的团员甚至悄然退团;如此现状的合唱团就难以生存下去了。
3、除了合唱团内正常的学习训练之外,也可以组织团员们走出去,到其他地区合唱团进行交流和学习;还可以组织团员到外地音乐厅或剧场去观摩国内一些较高水平优秀精彩的合唱演出,这对于团员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合唱技能,定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4、要想方设法把合唱团办成获取音乐知识并学有所用的音乐课堂,就要努力将一个单纯的合唱团,逐步引导到群众参与性和娱乐性的轨道上来。也只有把群众合唱团越办越红火,才能促进合唱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5、合唱艺术也注重每位成员的声音质量,合唱团员需要对合唱的声音形成清楚的概念。在合唱训练中,科学统一而有效的发声方法是合唱成功的基础,它要求追求美感的、圆润的、能将自身的个性融入合唱共性的声音。指挥和指导教师要循序渐进开展培训,要强化正确的发声,及时对错误发声予以纠正,用正确发声方法来演绎正确和谐统一的声音,只有这样,才能形成统一和谐的发声效果。
6、合唱艺术正是通过和谐的声音及音色变化,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等形式,用歌声的方式来表达艺术形象和情感的。在合唱艺术中,声音始终是核心要素,如果说独唱追求的是个性,合唱追求的就是共性,因为合唱是整体的艺术,要求其歌唱发声的统一和谐,才能形成共性的艺术处理与情感表现。
三、依托文化馆站,把群众合唱团办成群体艺术的大舞台。
合唱团是一个群众性的艺术团体,开展培训和排练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参加艺术实践—登台亮相参加演出。如果一个合唱团长期只是单纯训练,而无机会上台同广大观众见面,试想这个合唱团就很难生存下去了。
群众合唱团既是一个和谐团队,又是一座大舞台。通过依托各级文化馆站搭建平台,来展示各个合唱团队的艺术风采,实现了许多团队向往已久、梦寐以求的舞台梦想。因此,各级文化馆站要多给群众合唱团演出机会,经过多次演出实践,对于每个合唱团的成长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个合唱团队都必须扎实认真地安排好每次演出,这样才能求得合唱团的更大生存和发展。通过一定的舞台演出实践,不但能从整体意识上增强合唱团的演出经验,同时,也会调动广大合唱团员的兴趣,从而击发起他们对艺术强烈爱好;进一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才能不断提高合唱团队的社会知名度,增进合唱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我们深信只有这样,群众合唱团才能充满活力,必然会在成长和壮大的过程中,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当前我国广大群众的社会文化生活,正在发生着跨时代的变化。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充盈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从过去单纯的物质生活追求,转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因此,积极参与群众社会文化生活、参加群众合唱团,就成了广大人民群众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一种时髦的形式。要努力把群众合唱团办成一个充满温馨和关爱的和睦团队,让广大合唱团员在合唱艺术这个“大家庭”里尽享幸福和快乐。我们深信在合唱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大家互敬互爱、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团结协作,就会从中体会到无穷无尽的乐趣,享受到了体贴温暖和无限幸福。
四、群众性合唱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重大
合唱艺术是声乐的最高形式。在人类音乐发展史上,合唱以其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被人们所接受,感染人民群众奋发向上,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高雅艺术之一。如今,许多中老年人退休后,常常聚集在合唱团里,表现了他们对高雅艺术的执着的热爱和追求。合唱,既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和美感;同时更是一种生活追求,它启迪人们乐观向上,追求高品质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身心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群众合唱团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团员的新旧交替和不断更新是一件极其普通而又非常正常的事情。由于种种原因,老的团员离团而去,新的团员补充进来,是每个合唱团的客观规律,也是合唱团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合唱本身就孕育了统一,创造了和谐,它以那宽广无私的胸怀,包容了幸福的天地,给了我们世界上最为珍贵的财富——人间之爱。因此,我们就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的呵护和珍爱我们每个群众合唱团。
我们要时刻牢记;合唱是一门创造和谐的美好艺术;因此如果每个合唱团有任何一点不团结因素,将对合唱艺术产生不和谐是广大群众所不能容忍和接受的。在合唱团的这个大家庭里,大家一定要彼此关心、相互信任,要宽容和善待他人,杜绝拉帮结伙,搞小团体。要努力团结奋进,用我们的歌喉和心声去净化美好心灵,热情装扮幸福美好的生活,并最终献上我们的一片炙热深情,用那动人的天籁之声去回报社会。
群众文化是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群众文化活跃之地,便是群众安居乐业之所。因为无论是音乐还是舞蹈,无论哪一种积极的文化活动,都会给社会成员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或精神享受的平台。群众合唱团的开展,极大地繁荣了群众文化生活,增强了城乡群众的凝聚力。
因此,有组织计划地不断吸收新鲜血液,才能保持合唱团的旺盛活力,才能求得合唱团的长期生存和不断壮大和发展。
综上所述:大力弘扬民族文化,开展群众性合唱团,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