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业务研究 >>理论成果 >> 黔西北布依族民歌艺术浅析
详细内容

黔西北布依族民歌艺术浅析

时间:2017-06-21     作者:王怀超【原创】   阅读

    黔西北布依族主要分布织金、黔西、金沙、大方、纳雍、赫章和威宁的新发乡等地,有人口八万多人,布依族民歌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在布依族生活中广泛流传着用布依语演唱的民歌。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双头歌.单头歌.八句谈诗歌.排子歌.颠倒歌.盘歌.疙瘩歌.《亲家歌》,《薅秧劳动歌》《要筷子歌》、《酒令歌》、《开财门歌》、《坐夜宴歌》、《栽秧歌》等以叙事形式叙述布依族人勤劳、勇敢、尊重客人和对美好生活追求的愿望。让人感到布依族自古就倡导本民族要讲究社会礼仪,待人要热情、朴实、诚恳、礼貌,做人要诚实、谦虚、谨慎。故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重,贵客进门要喝进门酒,唱进门歌。席间敬酒唱《要筷子歌》、《赞美歌》、《敬酒歌》等。《思恋歌》,《热恋歌》、《恩爱歌》等。
    布依族先民立下了“山歌源千古,情爱唱千秋”的传统。山歌语言朴实,浅显易懂。让人易于接受.山歌对唱一般由未婚青年男女参加,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方式之一等爱情古歌是青年男女情爱的升华,从初相会唱到赞美、爱慕、约会、迷恋、盟誓以及结成夫妻后的美好愿望。劳动歌,情歌,酒歌,古歌,叙事歌等。文章以一个布依族村落的所拥有的布依族民歌为参照,对布依族民歌的类型、内容,特征做一个简要的介绍。不同的歌调,有着各自不同风格特征。如劳动歌,节奏感强,有强烈的生活气息。爱情歌曲调优美,婉转动听,节奏较为自由,充分体现了布依族青年男女追求幸福的爱情观。布依族情歌中拟人化语言的运用一般为即兴编唱,借物喻人,给人以形象生动、真实贴切之感。他(她)们在介绍自己的简况、褒扬对方的心灵、倾诉爱慕之情时,以歌传情、以歌示爱、以歌择偶就成了他(她)们约定俗称的“契约”,且双方均会倾心遵守。男女初次对歌,一般先是集体对唱,直至唱到双方有意者,便约定时间、地点单独对唱。歌场上对歌,一般由一男对一女,或一群小伙对一群姑娘。布依族小伙、姑娘相识,一般都是小伙主动试探。一般都是主找客唱,对唱前一般都要用歌词请走长辈.然后才正式对歌.情歌的对唱方式一般都是男二人和女二人对唱,对唱中男方均用假桑.其音色近似于女声.演唱时均无歌本多属即兴演唱 。布依族情歌属其七言句式,一般均用汉语演唱。腔调有四平腔,单头歌各一段一首,双头歌两段为一首,在实际演唱中加有很多忖词.另外,第一句最后两小节是第二句的开头版头条两个字.第三句最后两小节是第四句词的开头两个字.这一结构是布依族情歌的一大特点.在布依族生活中情歌最为流行.均可在任何场合中演唱。山歌过去成为布依族未婚年轻的媒人,你一段我一段,一唱一和之间渐渐产生了情愫。歌词生动含蓄,韵味无穷,声音质朴自然,亲切动人,双方感觉,渐入佳境。
    布依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领域里的一朵艳丽馨香的花朵,在布依族文化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谈布依族文化,不得不说布依族民歌。有了布依族民歌,布依族整个民族才显的庄重和厚实。
    布依族有文字,但没有统一的文字。各地布依文字只在当地有限的范围内且自只有极少数人会使用,书不同文,字不同音,不能交流发展。由于不同文,不同音,浩如烟海的布依族古籍,有文字记载的就寥寥无几,故千百年来深深印入布依族人脑海中的布依族古歌就是布依族的先辈们一代代口耳相传,用歌唱的形式记录传承下来的。这些古歌它叙述了布依族先民对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认识,叙述了布依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创作了绚丽多彩的民间文学和广为流传的创世古歌、叙事古歌、礼仪古歌、爱情古歌等等。这些古歌内容非常丰富,歌词含义深邃,音调优美,比喻贴切,逻辑性强,听之,引人入胜。如长诗《创世古歌》、《洪水潮天》、《十二个太阳》、《造天造地》、《伏羲兄妹造人伦》等叙述布依族先民富于想象的创世意识和敢于战胜大自然的英雄气概及超人的智慧,让人听后对布依族先民有种深深的敬仰和崇拜。 然而,在今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前进,原生态的文化受到严重的危险,不断边缘化,有的甚至会消失。因此,加强对布依族民歌的保护和开发,是作为一个布依族人的责任和使命。对继承和弘扬族民间文化,满足人们文化需求,弘扬民族精神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布依族村落里的民歌与古代的“僚百越、百濮”有着渊源关系,唐代称为“西南夷”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乌蒙高原上的布依族有着六百多年的历史,居住着八万多人口,古籍是记载一个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传承文明的一种重要形式,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而布依族古歌不但是布依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布依族古籍重要文献,是当前国家民委要求各地普查、登录、抢救的口碑古籍之一。布依族古歌一般是在婚庆、竖房或重大节庆等重要场合才演唱,故现在会唱布依族古歌的人已经不多了。为抢救濒临失传的布依族古籍文献,传承和弘扬布依族优秀文化,我们这一代布依人应义不容辞的承担起抢救、传承布依族古籍文化的责任,应在布依族人群中大力提倡唱布依歌,传唱布依古歌,让快要频临失传的布依族古歌重新焕发新的生命力,让布依古歌传遍我们布依族同胞居住的每一个村镇、每一个街头、每一个角落,让布依文化发扬光大,让不懂布依族民歌的年轻一代掀起学唱布依民歌的热潮。
    在这里,无论何时,都会流行着唱民歌的习惯。在整个布依族历史里,民歌,都是不可或缺的。布依族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唱民歌,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种类有古歌,敘事歌,情歌,习俗歌和劳动歌等。布依族民歌都是即兴而唱,畅达明快,内容含蓄,古朴而情真。

(一)情歌

    布依族民歌的主体之一是表达爱情生活,所以唱情歌是布依人非常重视的一个活动。情歌是青年们恋爱的一种交际手段,熔铸了男女之间的深厚恋情,用歌声来寻找意中人,形成两情相悦的感情。初次见面时,双方一般都会竭力用尽善尽美的语言去赞美对方。女方经常以山、水,丛林阳雀的歌唱来赞美情哥动听的萧笛和月琴,而男方则以花来喻女子的容貌。情歌的内容一般都是见物起兴,随口而出不受任何形式的拘泥,也因此,才有双方听得懂其中的奥妙。在音寨,这里盛行着“赶表”的习俗,即青年男女利用赶集,外出劳动,节日,婚事探亲访友等机会,与邻村的布依族村寨,进行相互循环的集体唱歌,进行两性间的社交活动。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时候会唱“浪哨歌”即情歌,用情歌来表达相识,爱慕,送别,思念,猜疑,分离,团聚等情愫,所有的一切都用歌声来展现的淋漓尽致。有“男女成群,山歌互答,父母舅姑,自古不禁”的习俗。

(二)劳动歌

    劳动歌同情歌一样是布依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
    布依族以农业为主,所以民歌大部分还是歌颂劳动为主的。它反映了布依族人民勤劳,俭朴的良好品质。歌唱内容大多是描述劳动生产场景和劳动的过程,格调轻快,洋溢着在劳动中时的喜悦心情布依族人天生具有安稳,祥和,豁达的性情。布依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同其他民族一样,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如今,随着布依风情被开发成旅游景点,布依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没有改变他们勤劳的品质,因为他们更懂的,任何成果都是经历辛勤劳动才能得到的,也因此,在闲暇时,会看到一群布依人在对歌,比如:薅秧歌,打鱼歌和扯秧歌等。唱出丰收,唱出劳动,唱出幸福的喜悦之情。

(三)酒歌

    酒歌一般出现在节日和喜庆之时,在探亲访友的酒席上也会唱歌。布依人素有在酒席上唱歌的习惯。客人来时,主人家在敬酒时会先唱酒歌,以表对客人的尊敬和欢迎,若客人也会唱,又会形成一番热闹的情景。在喜庆时,唱的歌,往往都是表达相互间的庆贺和美好的祝愿。歌的形式有迎客,劝酒,对子,筷子歌,桌子歌,宵夜歌等有布依人结婚时,新郎一方来迎亲,必须得唱歌,女方会故意刁难男方,唱不好就要罚喝酒,唱到女方方面同意为止。这种场面会持续间越久就表示新娘丈夫家后会更受到尊敬。
    各种情歌体材都生动的反映社会生活浸透着民族思想感情,充满了浓烈的生活气息。
    习总书记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指出。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不同文明四原则:
    一是维护世界文明多样性。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二是尊重各国各民族文明。不同国家、民族的思想文化各有千秋,只有姹紫嫣红之别,而无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国家、每个民族不分强弱、不分大小,其思想文化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三是正确进行文明学习借鉴。任何一种文明,不管它产生于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社会土壤之中,都是流动的、开放的。
    四是 科学对待文化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二、艺术思考
    布依族民歌属于口头创作,口头流传,没有专门的曲作者,而且唱法随性,想怎么唱就怎么唱,不拘泥任何形式。可以说是一种原滋原味的原生态的艺术形式。清新淡雅中透露出一种野性的美。布依族能歌善舞,处处有歌声,村村有歌手,在春节,“三月三”,“六月六”会看到布依族人载歌载舞的场面。“正如《乐记所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之心动,物使之然也。”民歌是生活在布依人头脑中加工反映的产物,主要自娱自乐,同时也愉悦听众,具有民族表演色彩。布依族村落大都依山傍水,交通不便,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有自己的语言,服饰和生活习惯。民歌充满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受到布依族人的欢迎,也成为世代相传的文艺形式 布依族民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特征,风俗习惯,审美情趣,价值观念,新旧交融在精神文化上的内化积淀,具有稳定性,有交谊,教化,宣传的社会功能,所以能世代相传。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随着生产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汉语普通话的推行、流行文化的冲击,原生态民歌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受到破坏,使得布依族民歌失去了演唱环境。许多布依族青年唱的是流行歌曲,不愿唱民歌,成群结队的唱情歌的场面很少见了,能见的只有上了年纪的人们在唱了。很多布依族民间艺人在不断的消失。有人说,一个民间艺人的消失,就意味着一座民间博物馆的消失。那在市场经济发达的今天,布依族民歌是不是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呢?由于缺乏明确的教育思想引导,中小学音乐教育没有坚持教唱原生态民歌,造成很多孩子不会唱本民族的民歌。很多布依族孩子在接受教育后,就不想在唱本民族的歌曲,觉得那是落伍的,过时的东西,好像唱了便觉的难堪。这是教育的悲哀,还是布依族的悲哀?近年,外出打工的布依族青年增多,他们采用了现代的方式,甚至上网交友。环境的变化,使得布依族民歌的传承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甚至会淡化,会遗忘民歌的存在。那么,如何使得布依族在当今的社会存在并继续发扬,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加以引导,文化部门加强对原生态民歌的保护工作, 加紧对布依族歌曲的收集,整理和编辑。把布依族民歌文化改编成适应现代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进文化,使之不落伍,不过时。形成一个布依族文化遗产的机制,派专门人士来管理,投进相应的资金,保护布依族民歌歌唱的环境。可以尝试将自然旅游区的开发与文化旅游区的开发相结合,国家和地方政府以文化事业经费及地方旅游业收入,保护和扶持区域地方原生态文化艺术。 
    二是造舆论,做实事。通过举办春节,三月三,六月六歌会这样大型的活动,以活动作为一个媒介,来传承布依民歌,并不定时的在酒席间举办新的传承形式,为原生态民歌提供良好的生存与场合和展示平台。至下而上的组织起群众把原生态 民族歌曲,舞蹈搬到舞台上,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民族歌曲。同时,政府需要通过媒体这个平台,加强宣传力度,使民歌的能够扩大化,深刻化。
   三是在本民族地区,加强教育。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的民族思想教育。学校音乐教育在采用指令性规范教材统一教学水准的同时,应该规定一定量的自主性教学课时,由学校和教师立足于本地区本民族原生态民歌,专门进行地域特色民歌教学,使少年儿童不仅熟悉本民族民歌,而且会唱原生态民族歌曲,从而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 同时,政府应重视家庭教育对于民歌文化的作用,布依族传统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用谚语、歌谣、故事等进行说理教育。长辈也通过言传身教、谚语、民间故事家训等形式传输给下一代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在歌舞、传统工艺传承上均以家庭教育为特征。随着近年来的旅游开发,主流文化的冲击,年轻人价值观、世界观改变,他们不愿学布依语、布依歌舞、过本民族节日,使传统家庭教育断层。结合现代教育情况,重拾传统家庭教育是合理的。如坚持在家中及寨中说布依语,给下一代讲述本民族历史、礼仪、祖先事迹,在潜移默化中就能达到民族历史教育、民族认同感教育的目的。
    综上所述,加强布依族民歌的保护和开发,是不断使布依族整个民族的文化跟上时代的步伐,也是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一方面的重要内容。因此,应加大对布依族民歌的传承力度,使之继续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颗耀眼的奇葩。
    王怀超(已故),男.布依族,生前系毕节市布依学会常务理事。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