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业务研究 >>理论成果 >> 新时期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生存和发展
详细内容

新时期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生存和发展

时间:2017-06-21     作者:剑平【原创】   阅读

    现代民间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种新型的民间绘画,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凭借着一大批非专业的却热衷于绘画的农民、牧民、渔民等生活在农村的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灵巧的双手,扎根于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民间艺术传统的沃土上,倾注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继承着广大人民群众喜问乐见的审美习惯,焕发着质朴、纯真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终于创立出一个独特的、充满活力的新型画种,在人们普遍认可下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作为一个新型画种,在中围的艺术长廊里,能够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从时间上看,其发展的速度是惊人的,我们把l 988年国家文化部首次为全国45个现代民间绘画画乡命名权且作为一个对这个画利一认定或者是确立的标志性时段,这些被命名的画乡此前的发展期也不过二:三十年,迄今长不过半个世纪。50年,在漫漫历史长河里,在艺术发展史上不过是一个很小的时间单位,一个短暂的时段,和其它艺术门类比,抑或和同门类的其它画种比,只能是新生事物了。从空间上看,其涌盖面之广,普及率之高同样是令人称奇的,仅从这次邀清参加第三属中国农民画艺术节的画乡名单便不难看出其范围之广了,遍及祖国的四面八方。还有一个叫显的特点,即无论足经济发达的地区还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似乎都不妨碍喜欢绘画的农民们作画,这支浩荡的创作队伍十分活跃地骋在自己的创作天地里,非常顽强地坚持在生活的基层,勤奋并执着地用画笔表述自己思想感情,传达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描绘着新农村的风貌和景象。正是这样一群农民、牧民、渔民们组成为一支声势浩大的现代民间绘画大军,并独树一帜,在中国的画坛上展示着自己的风采,这足可称奇。他们的作为创造了堪称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奇迹。
    在这支现代民问绘画的大军中,还何一支特姝的部队。那些热爱民问绘画的理论工作者和美术辅导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中国农民画的人们,他们在继承和发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领域里,肩负着时代的使命,以一种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事业心,默默地、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激情和才华。可以这样说,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从一开始就与他们休戚与共,息息相关。半个世纪的历程,他们虽然功成不居,人们却不会忘记他们。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发展,历经了几个不同社会绎济变革时期,真正意义上的飞跃,是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而逐渐步入辉煌的,时至今日,我们探讨时新时期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的生存与发展这个命题。更多的应该是对这艺术形式本身的关注和爱护,称其为未雨绸缪也未尝不可。
    任何一种艺术门类的发展,都将深深烙上历史发展进程的印记,甚至在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中发生蜕变,或者衰落,或者繁荣;或者淘汰、或者发展。生存的危机始终似在,这不是危言耸听,如同发展的机遇同样可待不是信口开河一样,这是科学。马克思在他l857年所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第四节中就专门闸述了艺术发展的问题,提出“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命题,并且作了历史的论述。  
    在这里,马克思指出文学艺术发展的小平衡性有两种情况:一是“在艺术本身的预域内”的不同艺术种类和样式的发展不平衡。另一种情况是:整个艺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不平衡。前者如古希腊的神话和史诗这样重要的古典文学样式在当时曾开过灿烂之花,可是后来并未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反而销声匿迹了。而古希腊文学艺术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时,正处于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或奴隶制初期,生产力水平很低。经济落后的国家,有时它的文学艺术的繁荣却胜过经济发达的圈家,如十八世纪德国古典主义哲学,美学和文学超过了经济比较发达的英国和法国;而在十九世纪俄国的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又超过了德国,历史上出现的这种状况,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的必然性,文化艺术遗产的继承等。文化,艺术遗产的继承的问题,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许多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往往会世代相传,一直在几种社会形态中,保留下来,而且还会保留下去。另外,艺术领域里出类拔萃的人才的相继出现,他们个人的才能、气质和成就也会对艺术的繁荣和发展产生影响。
    新时期,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随着社会向着更高的历史阶段发展,同时也为艺术的发展和不断繁荣创造物质前提和精神前提。虽然目前我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但这种差距并没有影响到喜爱作画的农民,只是对农民作的画的交换有些影响罢了。艺术创作是一种审美现象和活动,艺术作品是一种欣赏的对象。创作者创作的过程和目的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作为艺术作品存在的条件,主要是它的审美价值和意义,在交换中,决定其交换价值的,主要还是它的审美价值。上海金山的农民画已然成为新兴产业。陕西户县的农民画同样是其文化产业中的拳头产品,贵州大方的农民画也曾走出国门,也有值钱的作品。如是可这样说:经济欠发达地区未必就缺少能画农民画的人和优秀的农民画。我们探讨农民画生存与发展的焦点不仅仅是如何走向市场和能否走向市场,笔者认为农民画本身的审美价值的音效不可忽略。
    近年来,文化产业在围民经济发展中日渐兴盛,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的支柱产业,纳入了政府的发展规划,在有条件的地区,农民画何尝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项目,成功者不乏其例,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如有条件,何乐不为,但关键就往这“条件”二字上,
这是客观现实,不能光凭两句豪者壮讲: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精神固然可嘉,可创造条件也得有条件,况且还有一个不可省略的过程1999年笔者曾参加浙江嘉兴的农民画艺术节,曾在研讨会上提出过关于我们送作品委托其展销,按比例分成的建议,三七开哪怕五五开都成结果当然不言而喻,现在想起来觉得当时挺可爱的,天真得可爱,农民画走进市场是不争的事实是,是一条寻求中国现代民间绘画发展的捷径,但是否就是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道路,值得商榷。
    首先我不反对我们的农民画走向市场,同时我也不相信农民画离开市场就会灭绝。农民画画的初衷并非完全是为了钱,或许是一种爱好和兴趣(须知爱好和兴趣是学习艺术掌握技巧的重要前提),或许是为了图个乐,或许是其它的什么原因,等到他知道这个东西也是商品可以交换时,他一定也会掂量靠这个到底能发多大的财,所为天时、地利、人和总要盘算盘算,更何况这仅仅靠个人行为是难以奏效的,在上海金山或其它什么地方是一回事,在贵州或者其它地力又是一回事,但是无论何地,会画的、爱画的、爱画的总会继续画着,差别可能会有,但更多的可能是因地域带来的观念上的差别。如此而已,足为一家之言,姑置勿论。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的称号,是一个荣誉称号。既是荣誉,那就是一份光荣、一份值得尊重和珍惜的光荣。我们为了谋发展,都在不惜成小地改善投资环境,打造地方品牌,提高地方的    等。一个地方的文化品牌,凡是获此殊荣者,无不倍加珍爱。因为得到它并不容易,它凝结多少人的智慧与辛劳,它付出了多少物力与财力。更重要的是它带来的社会效益和这份荣誉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以及将继续产生的影响,人们提及“画乡”时的那份自豪感和荣誉感等等,这难道不是我们民间绘画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吗?所有荣获“画乡”称号的政府部门为了珍惜这份荣誉而有所投入当是明智之举,亦是不难办到的事情。
    再者,发展民族民问艺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是时代所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各级政府一一定会重视和支持,文化部门更是责无旁贷。农民画的生存与发展在一个正常的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应该有一个光明的前程。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依靠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遵照客观规律,以科学的态度办事,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总结经验,寻求一种适宜于自身发展的模式,足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