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业务研究 >>理论成果 >>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窥探民族民间音乐问题
详细内容

从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窥探民族民间音乐问题

时间:2017-07-07     作者:张荣冠【原创】   阅读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我国近现代以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透视,联系当今民族音乐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试图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最后得出结论: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各行其是、分道扬镳的状况,实现学校音乐教育事业与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关键词:学校音乐教育  民族民间音乐  历史透视  现象-困惑  思考-探索  继承、弘扬和发展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古老文明的大国,各民族在几千年悠久的文明衍进过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包括:民歌、器乐曲、戏曲<剧>、说唱、歌舞等。它们共同汇合成一个浩如烟海的音乐文化宝库,是世界文化遗产中辉煌灿烂的一部份,令世人叹服,也让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引以为自豪。
    但是,从笔者二十几年的音乐工作中发现:
   (一)很多民族民间音乐已经失传或面临失传。
   (二)很多青少年对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知之甚少、亦或一无所知。
    这便引发我将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问题与我们的学校音乐教育联系起来加以思考。

 一、对我国近现代以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透视。

   (一)自十九世纪开始,伴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入侵,教会教育渗入我国。特别是自鸦片战争后20年间,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取得了在中国从事传教活动和办学的特权。西方文化迅速传入,造成了中西文化的大碰撞。就在这一碰撞过程中,由于它带有侵略和掠夺的“威慑力”、一时处于“强势”,占据了中国文化领域的相当一部分空间,也因此影响了相当一部分人。紧接着在“洋务运动”和维新思潮的影响下,为了“富国强兵”,从黄遵宪到梁启超等仁人志士所倡导的教育也是以西方式的教育为主,并聘用很多外籍专家任教。
   (二).作为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标志并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学子的“学堂乐歌”,也主要是用欧美及日本的一些现存曲调填词而成,采用中国曲调的毕竟太少。
   (三)二十世纪30年代初开始我国现代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模式初步确立,教材内容包括了唱歌、乐理、欣赏、乐器。但就其乐理来说也主要是西洋的乐理,乐器也主要是西洋的键盘乐器。再追溯到从事这些教学工作的师资队伍,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也主要是沿袭西方的专业音乐教育。(尽管在1929年“上海国立音乐院”改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后增设了“国乐组”,但毕竟在当时所占的比重还较小,更不足以代表广泛的民族民间音乐)。后来,由于一些专业音乐家参与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去,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学校中开始引入民族音乐的内容,但由于处于战争干扰的动乱年代,还不能广泛深入地进行和普及,最多就只能是在一些大中城市的部分学校中星星点点、断断续续地进行。
   (四)建国后,学校音乐教育刚开始步入正轨,它作为美育的组成部分其重要地位在国家教育方针中也得到了确立,而且由于自二十年代以来的专业音乐教育中对民族音乐的逐步重视和提高,其理念也开始影响到普通的学校音乐教育,但接着又是长期不断的阶级斗争和政治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学校音乐教育遭到极大的破坏,中小学音乐课几乎被取消,而代之以结合当时政治形势的“革命歌曲”和“语录歌”。
   (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教育开始进入健康发展的历史轨道,全国各省市的大中专院校及各大音乐学院逐渐增设(或恢复)音乐教育系(科)。但作为“音乐教育”专业,其课程设置却主要以钢琴(手风琴)和声乐(以“意大利美声”为主)。学生一般主要选其中一科主修,于是变相成了“钢琴系”和西洋的“声乐系”。而对民族音乐的内容却涉及太少,顶多就是通过音乐欣赏课有所了解而已。这样培养出来的师资自然也就不会对弘扬民族音乐有多大的作为。
    学校教育作为培养和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本应担负起对传统文化继承、传播和弘扬的历史重任。但从以上对近现代以来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透视中不难发现,各历史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几乎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它们几乎是分处于不同的轨道,互不相干,这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好在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自身有一定的生存方式和生命力,在历史长河的摔打中不至完全短命天绝,而始终以它特有的方式在民间求得生存。

二、现象、困惑

   (一)民族民间音乐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理应加以继承,保护、弘扬和发展,这是勿容置疑的。但是其部分已经失传和部分面临失传的严峻现实却一次次敲击着人们的心灵,这在老一辈音乐家中就引起了重视。于是,建国以来曾进行挖掘、搜集、整理民族民间音乐的很多工作特别是自八十年代以来,在吕骥、赵讽等老一辈人民音乐家的大力倡导与呼吁下,全国广大的音乐工作者及民间音乐家们在文化部、中国音协等部门的领导下,深入民间,辛勤耕耘十余载,搜集、整理、最后编辑出版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民间戏曲音乐集成》等。尽管如此,由于时代在前进、社会因素在变,特别是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变,等等因素的变化造成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生存危机,弘扬和发展更难。
   (二)民族民间音乐历来主要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局部性的地域范围和人群范围内传承和发展,走自己的单行道。
   (三)民族民间音乐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与其相应的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地理因素、人文因素等密切相关。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它亦或传承、流变和发展,亦或衰落、失传和灭绝。
   (四)一些人认为,民族民间音乐也如同其它任何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衰亡的客观规律,是一切人为的因素不能抗拒的。因而持听之任之,任其自然,消极妥协的态度。
   (五)民族民间音乐的继承与发展,需要有广泛的社会人群的参与和支持。而我们的广大的民众在过去所接受的音乐教育是受西方音乐文化严重浸浊的缺乏母乳(民族民间音乐)的畸形教育。因而,认识不到民族民间音乐的文化价值,除极少数爱好者对它感兴趣之外,多数人在新的社会思潮的冲击下,认为民族民间音乐是过时的、落后的、庸俗的……。于是不但不珍视它,相反持抛弃的态度。于是,民族民间音乐缺乏广泛的支持者和后继者,最后处于冷落的境地。
   (六)民族民间音乐历来因遭到不同程度的歧视,再加上其内容和形式等某些因素的局限,难于甚至不可能登上大雅之堂,也因此难于走进课堂(包括旧式学堂教育和新式学校教育)。
   (七)当今很多青少年缺乏对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转而崇拜港台及外国的流行音乐,并以此为新潮和时尚,用流行音乐填充自己的音乐生活。于是一个个变成痴痴迷迷的“追星族”,最后导致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错误观念的滋生和蔓延。
   (八)从当今具有相当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全国业余音乐考级”中发现,参加钢琴、电子琴等西洋器乐考级的人数远远多于参加竹笛、二胡等民族器乐考级的人数,并曾出现过西洋器乐考级的考场人数爆满,而民族器乐考场却冷冷清清的强烈对比,这样的反差现象难道正常吗?
   (九)随着社会因素的变化特别是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从事民族民间音乐的人们为了求生存,纷纷改行,于是更进一步地造成民族民间音乐倍受冷落的局面。

三、思考、探索

   (一)从我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透视中,我们已经发现,各时期的学校音乐教育都严重脱离了民族民间音乐的内容。因而,一方面造成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没有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在青少年中民族虚无主义,崇洋媚外的错误观念及盲目痴迷的追星意识的滋生和蔓延。
   (二)尽管民族民间音乐可以通过出版、创作、录音、表演、广播电视等手段和途径达到继承、保护、传播、弘扬和发展的目的。但是它还需要有广泛的社会人群的参与和支持(哪怕只作为观众)。这里姑且借用文化产业营销的做法来谈谈吧。一个善于经营某一文化产业的人,他在努力发展这一文化本身的同时,特别注意去培养和发展自己的观众(购买者),因为观众(购买者)既是这一产业的支持者(资助者)。没有他们的支持和资助,再精美的文化产品也只能搁置起来,产生不了市场效应,自然也就难于发展。民族民间音乐也是这样,如果没有广泛的热爱它的观众,其自然会处于被冷落的境地,自然也就无人去加以继承、弘扬和发展。然而,这广泛的“观众“怎样培养,自然不能通过极为有限的专业教育,而必须依靠广泛的普通学校的教育来实现。
    通过以上的思考和探索不难得出结论,学校音乐教育作为综合素质教育的一部分,对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以它自身特有的方式生存和发展的同时,需要有广泛的社会人群的投入和参与,更需要具有一定素养的广泛的观众和热爱者。这是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得以生存、继承、弘扬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没有这样的社会基础,它将成为空中楼阁,最终坍塌在历史的风吹雨打中。

四、怎样通过学校音乐教育弘扬民族民间音乐文化。

    学校音乐教育所涉及的对象极为广泛,其意义也极为重大。但是,作为一门普通学科,其课时是极为有限的。它的目的和任务也主要是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培养学生基本的理论知识,基本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对本学科的一些常识性的问题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和正确的审美意识,而不是培养地地道道的民间艺人。再说,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之丰富、种类之繁多,我们有限的学校音乐教育是无法进行全面涉及和深入学习的。但是,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等),结合各地区、各民族的特点,适当地引入一定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它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诱发学生对广泛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兴趣,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下面将结合本人十多年的音乐工作经验,谈几点构想:
   (一)在中小学音乐教材的编写中,力求引入民族民间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内容。如:民歌、民歌改编曲及根据民歌曲调创作的优秀作品等。
   (二)结合音乐欣赏的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在使用全国通用教材的同时,结合各地区、各民族的实际编写本土音乐教材,用以补充和增加相应的民族民间音乐内容。
   (四)通过课外活动,组织民族民间音乐兴趣小组,进行民族民间音乐的一些节目排练和演出,使学生更深入地感受民族民间音乐。
   (五)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聆听自己身边的民族民间音乐。
   (六)利用节假日或民族民间节日,引导学生去参加民族民间音乐活动,使学生能真实、现场地受到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和感染。

五、结语

    把学校音乐教学与民族民间音乐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们可以相得益彰,共同促进和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具有高尚审美情操和综合素质的新一代人才,另一方面将使我们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得到继承、弘扬和发展。我们应该改变过去那种学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各行其是,分道扬镳的状况,实现学校音乐教育事业与民族音乐文化事业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附录参考文献: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汪毓和编著,人民音乐出版社、华乐出版社出版。
   《中外音乐教育史》高建进、汤琼编写,中央音乐学院音教系讲义。
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范围是十九世纪末至当今,不包括古代。
张荣冠、中央音乐学院本科毕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结业,首都联大中国歌剧舞剧院分校特聘教授,贵州省金沙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