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业务研究 >>理论成果 >> 搞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之我见
详细内容

搞好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之我见

时间:2017-07-07     作者:罗维加【原创】   阅读

    作为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文化馆,经费的拮据,一直是困扰公共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瓶颈”。而在中央财政解决了文化馆“免费开放”的专项经费后,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却并没有“万事大吉”,仍然面临着许多令人始料未及的问题。积重难返,“免费”之费的解决,并不等于困扰文化馆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笔者从事群众文化工作35年,切身感受颇多,下面,就文化馆怎样才能有效地做好免费开放工作,谈谈自己的拙见。  

 打铁要靠本身硬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洗礼的文化馆,尝试过“以文补文”和“文化产业”的艰辛,现在回过头来看,如何重整旗鼓直面社会,如何让作为“衣食父母”的老百姓在免费开放的前提下,享受到文化馆提供的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是一个十分艰巨任务!
    图书馆是通过图书为载体开展工作,博物馆是通过文物或供展出的实物为载体开展工作,文化馆则是通过各种文化活动为载体开展工作的。文化活动的多与寡,好与坏,考量着文化馆的文化价值,也体现着自身的文化品位。如何让人们在参加文化馆的群众文化活动中,得到对人生的文化滋养和文化引领,促进人的发展,提高人的素质,以文化人、启迪民智,最终达到‘文化立人’。这应当是文化馆的坐标定位。然而文化馆要“文化立人”,必须首先要把自己“立”起来。意欲立人,必先自立。因为“打铁要靠本身硬”。
    文化馆的硬件需要立起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是一项政府主导下的、代表政府文化形象的工程。文化馆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工程的实施者。既然是一项工程,实施者就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资质是从业的资格。然而,进行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馆,多年来却没有相应的资质要求。因此在免费开放的环境下,加强文化馆的资质建设,已显得迫在眉睫。已经有六十多年历史的文化馆建设,再不能哪里黑了哪里歇。文化部的文化馆评估定级活动,就是对文化馆资质的确认。文化馆的评估定级活动已经进行了四次,但纵观文化馆的评估定级,停滞不前者有之,“抹光头”(无等级馆)者有之,麻木不仁、无所谓者有之。何以如此?问题的症结是,文化馆评上等级与评不上等级,与免费开放关系不大,与当地政府关系不大。毋容置疑,文化馆的资质直接关系着免费开放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之优劣。虽然文化馆是其资质建设的主体,搞好自身建设责无旁贷。但是,文化馆的资质建设不单是自身的事情,比如文化馆的基本设施建设、人员编制建设等方面,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政府行为,必须要有政府的主导。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必须要同评估定级相挂钩,必须要有相应资质的基本建设。这种资质建设必须要同当地的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挂钩,要同政府的年度考核相挂钩。通过政府的责任制,使文化馆达到相应的资质等级,从而促进文化馆立起来,促进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健康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文化馆人“文化为民 ”的思想需要立起来。值得警惕和深思的是,文化馆免费开放活动的非竞争性,是否会滋生新的社会诟病?计划经济时代在一些地方出现过的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应付差事的弊端,是否会死灰复燃?当然,这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设的跟进和科学管理的完善,更需要文化馆人的文化自觉。文化馆的队伍建设、业务建设已是迫在眉睫的当务之急。自身未立,何以立人?肩负公共文化服务的神圣使命,我们文化馆人时刻要有“如履薄冰”的敬业精神。
内外活动要理清
     文化馆是一个县群众文化工作的龙头,对全县而言具有带动、引领作用。因此,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仅仅打开文化馆的大门是不够的。
    现在有种错觉,认为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只要打开文化馆的大门,开放文化馆的活动和设施,就一了百了。其实这只是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的很小一部分。在一个幅员广大的山区县,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活动可以使文化馆周围的群众走进文化馆来活动,但是,那些偏远乡镇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又怎么办?有些人可能一辈子都进不了县城,参加不了一次文化馆的免费开放活动,享受不了免费开放所带来的文化实惠。那么他们的文化供给又怎么办?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特征又如何体现?因此作为履行免费开放职责的文化馆来说,不仅要搞好城区的公共文化服务,而且要搞好城区之外的,特别是偏远乡镇广大百姓的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的公益性对于县域内的每一个老百姓都是均等的、一视同仁的。所以,文化馆既要打开门让老百姓走进来,又要让文化馆人走出去,走进基层,深入农村,把活动办在基层,把辅导送进农村。更重要的是,要让文化馆的脚腿活起来、硬起来,就是通过辅导使乡镇文化站发挥实体作用,把乡镇的文化活动搞起来,把各村的文化室、宣传队带起来。这样县上有文化馆,乡镇有文化中心,各村有文化室。文化馆作为龙头,把县、镇、村三级网络建设扎扎实实抓起来,一花引来万花开,一步走活,满盘皆赢。如近年来毕节市金沙县文化馆具体实施举办的农村文艺宣传队调演,“反对滥办酒席,树立文明新风”的文艺汇演,文化遗产日的花灯展演等系列活动,都是为促进全县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所作的积极探索。
基层辅导落实处        

    从文化馆的职能上来看,对于基层特别是文化站室的业务辅导是文化馆工作永恒的主题。乡镇文化活动的水平,直接与文化站人员的业务水平相关。在风雨兼程的历史进程中,文化站曾是文化馆长期辅导的根据地,文化馆带动文化站把一个县的城乡文化活动搞得红红火火。老百姓都说文化馆功不可没。但是毋容置疑,这些年来,由于乡镇文化站管理体制的变异,文化馆同文化站的联系普遍弱化。由于种种原因,许多乡镇文化站目前呈现出功能减退,或被“去功能化”的状况,不少文化站工作人员成为乡镇的“打杂者”。固然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否与文化馆这个群众文化的“龙头”作用的发挥不力有关联呢?在实施公共文化服务全域覆盖的语境下,笔者以为文化馆不但要打开大门,迎接老百姓走进文化馆,更应该深入基层,重返根据地,发挥自己应有的凝聚力、影响力和亲和力,把文化站的业务培训抓起来,把乡镇群众文化活动的指导、辅导搞起来,使文化馆、站、室真正成为覆盖全域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上的连结紧密的经纬线。

品牌意识要上心

    文化馆既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提供者,又是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者。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馆通过免费开放活动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决定着辖区内老百姓享受公共文化的质量。因此,要提高域内群众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文化馆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文化拳头产品、文化艺术精品。这即彰显着文化馆的文化格调,又展示出的文化馆的文化品位,是衡量一个文化馆办馆水平和办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文化部三年一度的“群星奖”,就是文化馆的文化品牌、文艺精品的检验平台。是骡子是马,都希望上这个平台去溜溜,一个文化馆的实力如何,或许在这儿可以见到分晓。一个有作为的文化馆、一个有责任心的文化馆长和每个有事业心的文化馆人,对于群星奖,恐怕是不会袖手旁观的。获奖是追求,但不是目的。而是利用这个平台,为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和公共文化服务来锤炼文化馆的队伍、锻造文化馆的精品、打造文化馆的品牌、提升文化馆的品位。
    这是因为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需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他们需要文化精品的享受,需要文化生活的精彩。虽然我们不能要求所有的文化馆和文化馆人都去打造文艺精品,但是,所有的文化馆和文化馆人都应该有公共文化的精品意识,更应该有域内老百姓认账、买账的属于文化馆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起码我们所提供的免费开放服务活动,应该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的,应付老百姓的敷衍了事的应付差事。所以,在免费开放服务的大环境中,我们的文化馆人,是否应当时刻考问着自己——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呀,我的父老乡亲……
    综上所述,在国家如此重视公共文化服务的今天,作为具体从业者的文化馆人,要牢记“给予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警句,随时敲响“打铁要靠本身硬”警钟,清醒地认识到“内外活动要理清”工作范围,切切实实的把基层的文化工作辅导落到实处,再精心打造好有别于旁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就一定能把文化馆的免费开放工作抓实抓好。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