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更多

欢迎访问毕节市文化馆官方网站!

首页 >> 业务研究 >>理论成果 >> 幼儿钢琴教学初探
详细内容

幼儿钢琴教学初探

时间:2017-07-07     作者:葛琳【原创】   阅读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对人的身心具有多方面有益的影响,对于处在生长发育的少年儿童尤其重要。正鉴于此,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孩子素质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迫切,从而引发的“少年钢琴热"也一直久盛不衰。怎样使孩子在学琴之初就走上正路,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幼儿学琴的优劣
    初学钢琴的孩子大多为五、六岁的幼儿。这个年龄段的儿童正处在骨骼、体力、智力的技能的关键时期。从优势上讲,五、六岁的孩子大脑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望较为迫切,在钢琴学习中如有正确的教育就会打下良好的“童子功”;从劣势上讲,正因为他们处在思维活跃期,很难保证有较长的练琴时间,同时对于曲子的理解,正确弹奏方法的掌握上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家长在学习过程中使用正确的方法加以引导。
二、幼儿钢琴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以兴趣为依托
    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音乐亦如此。教师应本着“愉快教育”的理念,使孩子在身临其境中切身体验,激发少儿学习钢琴的热情,特别是入门的学习。我们应根据少儿的心理特点来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性向抽象性过渡,尤其是运用直观、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以及联想、类比等方法,可以使少儿更快、更容易地接受和掌握所学内容。
  “讲故事”是少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方式,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鲜明的形象,无论是真实的或是虚构的都能充分激发少儿的想象力,让孩子亲身走进故事中,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为了提高少儿学习钢琴的兴趣,增加对钢琴学习的可接受性或适应性,将故事情节融人到动态的钢琴教学之中。一方面,由于他们所熟知的故事感兴趣,有利于学习过程各阶段的茸然衔接,形成连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直接树立各种音乐形象,有利于对音乐作品的进一步理解。同时,运用少儿的语言与其对话,作形象描述,会使少儿在内心产生共鸣和亲切感。
(二)以图画视谱为手段
    如果说音乐是一座艺术宫殿,那么乐理知识就是开启这座宫殿的钥匙,因此乐理知识在钢琴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乐理知识自身的理论性、抽象性.使它不如歌唱那么感性、直观。而且,这时期的孩子又处在感性接受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年龄段。使得形象化教学在乐理知识的教学中显得更加必要。为此我们可运用形象教学方法中的画面辅助等方法帮助孩子理解。
    我们设计一幅画面:五条河流与五条小路相间出现.河流代表五线谱的35724,小路代表五线谱的24613;重要的是在主要的河流与小路的位置安排好不同的“人物角色”。
这样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现音符,用河流和小路代表“线”和“问"化抽象为形象,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也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思维。
(三)以节奏游戏为方法
    节奏是音乐的基本骨架。节奏及节奏感的培养在钢琴教学中同样至关重要。同时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孩子来说,更难于理解和接受。这也是由少儿的生理发展特点来决定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有效掌握呢?运用形象化教学法中的打比喻、做游戏等方法,问题便迎刃而解。
    在讲切分节奏时,我们可比喻成口令中的“向右转”、“向左转"等;又可将附点节奏比喻成“立正”等。再如,捌门让孩子体验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的速度变化时,可让孩子根据速度的变化来改变步伐,同时把二分、四分、八分音符分别比喻成爷爷、爸爸和自己,并且让弦子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此游戏让孩子切身体会速度的变化。这样不仅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培养孩子的节奏感。
(四)以形象比喻为技术的催化刹
    在整个钢琴教学中,兴趣的培养、识谱的训练、节奏的理解等都是为弹奏技术而服务。因此,选择合适的童言儿语来形象比喻是最能带动孩子提高演奏技术的催化剂。
    1、五指练习:五指练习要求手指具有曼活性、独立性和力度。解决独立性问题可以把五个手指头比作五个值日生,轮到谁值日谁就该弹,没有轮到值目的人在自己的位置上休息,不可乱动。训练手指力度和灵活性时可把手指运动比作小鸡啄米,指尖是小鸡的嘴巴,啄米时非常有力、灵活。逐渐训练孩子的指尖感和灵敏度。
    2、音阶、琶音练习:主要是解决大指转弯时运动和弹奏的流畅性。弹奏的手指动作可以比作跷跷板。大指转弯可以想象手型像一座拱桥,大指是汽车,大指转弯比作汽车从拱桥上经过,要平稳,先开慢然后过渡到快。开汽车(大指) 要灵活,要积极主动,拱桥不要摇动。教师通过这种生动有趣的形象化教学,将弹钢琴的要领教给学生,使之通过练习逐步掌握音阶和琶音弹奏技术。
    3、双音和和弦的弹奏:弹奏双音与和弦时要求多个手指同时下键,声音整齐就是要求孩子在弹奏过程中要有一定的速度和力度,可将这一技术难点比作士兵齐步走,要求脚步整齐有力。
(五)以选择生动的乐曲为目的
    要学会运用音乐形象比较鲜明的乐曲。比如:选用《青蛙跳舞》、《跳橡皮筋》、舒曼的《骑士》等类似这样的一些作品都比较适合初学步儿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孩子易于理解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兴趣。孩子有兴趣的东西遇到困难也容易克服了解了的东西也就能较好的表现出来。同时把这些形象鲜明的乐曲也可以编成小故事,让孩子在老师的解释下展开联想。老师也可以将故事情节与谱例结合起来,这样孩子就能理容易接受。
练习是一个把各种理论和技巧统一起来的过程,所有的问题都要在练习中解决,好的练习习惯和科学的练琴方法,能有效地提高练琴效率和质量,所以从启蒙阶段老师就要帮助少儿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1、练琴习惯
    练习习惯是比练习更为重要的素养,一次练习或几次练习仅仅影响到一次或几次的练习效果,而某种练习习惯则会影响到整个学习过程,甚至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
    首先,要有目的性。就是说每做一次练习都要有目标问题,练习了就要解决。其次,注意力要集中,这是学习的好品质,是良好习惯的重要标志。再次,要善于运用方法。不讲究方法恐怕只能事倍功半。这几点对于好学的成人学生不难做到,可对于少儿学生就不那么简单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都没有目的性,注意力也不集中。老师要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然后用可行的办法来训练他们。例如在陪学生练习时,每一遍都给他提出一个要求,给他一个目标去达到,久而久之,他们自然而然地被潜移默化,会带着目的去练习。
    另外,少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问大概在20一30分钟内,超过了这个限度,几乎是无法集中的。因此,老师切不可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他们,急于求成地让他们无休止地练,只需在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内严格要求。
    2、练琴方法
    好的练习方法有很多,如慢练、分解练习、看背结合等。
慢练的优点在于把快速弹奏时来不及想来不及做的事变得可以做到,并在练习后加快速度了也能做到。在指导少儿慢速练习时,要时刻提醒他们眼睛走在手的前面,去看路,把看到的东西反馈给大脑,让手做出相应的调整,提高完整性与准确性。
    分解练习包括分段、分句、分手、分声部练习等。用这种方法来练习就要更有目的性.在分的过程中就把遇到的问题解决掉,如技术上的困难或者声音层次的模糊等。但不管对何种程度的学生,要求学生在初次弹奏一首曲子时,都要,完整地视奏一遍。对乐曲有一个完整的印象,再分开练习。这对培养少儿学生的音乐完整性的意识很重要。
    看背结合也很重要,很多少儿都是能背谱了就不再看谱了,这样不好。首先是不能荐从谱子上发现新的问题,也许谱子有认错的地方也发现不了,反复练习错的东西。其次,老是看着键盘弹,无法增强手对键盘的熟悉程度,影响视奏能力的训练。背谱不是很难,重要的是要更熟悉键盘,提高视奏能力。因此,从启蒙阶段开始,老师就要要求少儿学生尽量看着谱子弹奏。
    还有一点,在第一堂课就要让少儿知道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用耳朵听才能感受得到。在之后的学习中,要要求学生下意识地去聆听自己弹出来的声音.去辨别是否好听,去表现乐曲的情绪,让学生觉得自己时刻都在演奏。
要想让5—6岁的孩子能练好琴,既不能完全一手包办,也不要把练琴当成孩子一个人的事,家长要适当参与进来,可以把游戏加入其中。如要求孩子在弹几遍不错的基础上,根据曲子的情绪的起伏、节奏的快慢家长进行甚口兴表演,或学小兔跳,或学蝴蝶飞,让孩子在兴奋的状态中完成钢琴练习,同时也融洽了家庭气氛。
    总之,幼儿学琴趣味第一,让孩子又能学好琴,又能不失去其兴趣,是老师和家长要注意的第一要素,只有这样才能为幼儿学琴打下良好的基础。    
                          

最新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进行回复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