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节日起源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尽了重阳节的思乡之情。“重阳”之名称由来,得名于古籍《易经》中的“阳爻为九”。在《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为“极数”,指天之高为“九重”。“九”为老阳,是阳极数,两个阳极数重在一起,九九归一,一元肇始,万象更新。因此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祥日子,在古代有饮宴祈寿之俗。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谓“两九相重”,故曰“重九”,同时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谓之“重阳”。 节日传说 节日民俗 节日美文 采桑子·重阳 作者: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定风波·重阳 作者:苏轼 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重阳随想 作者:二月河 中国的年节,大致上说的是三件事:祀神、祭祖、放松吃喝。神仙祖宗不说,我们农业国,几千年如一日,劳作耕耘从土地里“刮金”,加上诸多的社会人文原因,从上到下的人们,可以说都累得可以。 大家可以通过公众号(毕节市文化馆公众号)“发消息”参与互动 写上你们的节日寄语 以及对重阳习俗、传统文化、文明过节、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等 文明事的见解体会 我们将对精选的留言进行整理发布 欢迎大家踊跃参与留言互动 |